问答题 看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断,试分析教师的教法。 师:松赞干布曾多次向唐朝求婚,那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关素材以及已有的知识来寻求答案。 阅读思考后交流: 生:因为松赞干布知道当时唐朝势力强大,吐蕃要依靠唐朝。 生:因为松赞干布仰慕中原的文明,如果娶到唐朝公主,可以加强与汉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生:与唐朝和亲,就避免发生战争。 师:说的都很有见解,那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讨论。 (学生提出很多问题,一部分随时提出即回答。重点讨论以下几个学生提出的典型的有价值的问题。) 生:唐朝当时势力强大,唐太宗为什么还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呢? 讨论: 生:唐太宗觉得松赞干布很诚恳,也很有能力。 生:唐太宗觉得吐蕃人很聪明,因为当时有五个少数民族向唐求婚,只有吐蕃的使者通过了唐太宗出的难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看过课后的资料中有这个故事。 师:还谁有不同的看法? 生:我认为唐太宗是为了加强唐蕃之间的友好交往,才舍得公主远嫁吐蕃。我觉得唐太宗这位皇帝很开明。 生:我觉得唐太宗很无情。因为唐朝吐蕃离唐朝很远,公主嫁到那里,就很少回来了。 讨论:文成公主为什么会受到吐蕃人民的喜爱? 生:因为文成公主为吐蕃人民带去了各种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等。
【正确答案】案例分析: 教学中通常由教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尝试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再由学生来解答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讨论交流中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思维主体——人的内部条件中“问题情境”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先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在学生讨论解快此问题之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 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通过情境引发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