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符号互动论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60—70年代曾盛行一时,至今仍是有很大影响的社会学理论流派。符号互动论一词最早见于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的著作《人与社会》一书中。在功能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他继承和发展了米德的思想。20世纪后半叶,在互动过程领域里最具创造性的理论家是戈夫曼,他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拟剧理论。符号互动论的兴起也表征着美国学者对社会学理论主题做积极贡献的开始。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思想如下: (1)该理论主张从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和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符号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化的内容与功用,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言语、文化、制度等),在个体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总是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2)在符号互动论中,符号是基本的概念。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相关的人所公认的。文字是一种符号,它是认识或使用该种文字的人的沟通工具。语言是所有符号中最丰富、最灵活的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口头语言、身体语言等人们可以传达各种意义,实现人们之间的复杂交往。 (3)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①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作,以求生存; ②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合作因而最终也有利于生存与适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因此,人的心理也好,自我也好,社会也好,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产生的,故它们具有社会的意义。 (4)主要观点 ①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如果人不具备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心灵、自我和社会就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失去了存在的根据。 ②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人际符号互动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 ③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人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 ④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它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个体在符号互动中逐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符号互动论限度内行动,但在这个限度内,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处世行事。 ⑤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他不停地解释所见所闻,赋各种意义于各种事件和物体中,这个解释过程,或者说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存在于互动之中,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 ⑥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主我是行动者,客我是通过角色获得形成的在他人心目中的我,即社会我。行动由主我引起,受客我约束控制。前者是行动动力,后者是行动方向。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