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鲁迅《最先与最后》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正确答案】
终点之美

看赛跑,有人喜欢在起点附近,而我偏爱在终点处观看,欣赏比赛时被人忽略的终点之美。运动员在跑道上,每一步都是一种不同姿态的美,在即将到达终点之时,更是别具风韵:他们有节奏地调节呼吸,准备进入最后拼搏阶段,那神情,那体态,真的非常潇洒。当运动员进入冲刺时刻,他们将这种潇洒发挥到了极致。到了终点之后,优胜者露出喜悦、胜利的笑容,而其他运动员也不气馁,毕竟他们曾经拼搏过了——那场面真的好美!终点的美丽是属于那些拼搏奋斗的人们。
生活中的起点可以说只有一个,也可以有很多。同样,人生的终点可以说只有一个,也可以说有多个。每个起点之后都是终点,结果往往意味着新的开始。一个文坛青年的稿子被许多报社、杂志社录用,使他一举成名;在寒风中卖橘子的个体户赚了大钱,首先进入小康;一个平凡的士兵,虽死犹生;一位将要退休的民警穿上整齐的警服上最后一班岗;一位即将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最后一次捧着书本走进教室和同学一起自习;一位科学家在自己的科研报告上画下了最后的句号;一位就要升迁的恪尽职守的官员最后一次发表演讲……人生就是在这一个个终点的转换中逐步走向辉煌的。对每一位越过终点的“运动员”而言,无论是获胜或是失败,越过终点的他们都是美的。
文坛青年、个体户、士兵、老民警、大学生、科学家、升迁的官员,他们一直在默默地奉献,奋力拼搏,坚持不懈,当他们终于越过了终点,那是一幅美丽的生命之画。
一个人的终点虽美,但起点却不一定完美。一个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会摔跟头;刚学会唱歌时会走调;刚学英语时会找不到正确的发音;甚至于在步入社会时难以适应——总之,谁也保证不了我们在起步后不会落伍、失败甚至惨遭淘汰。
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终点之美却只属于前进路上的拼搏者。为了享受终点之美,让我们努力拼搏吧,终点之关属于每一个勇于拼搏的人。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起点之关,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终点之美,则属于每一个在前进路上的拼搏者。为了享受这种美,这种甜,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吧。因为终点之美属于我们每一个勇于拼搏、勇于奋斗的人!
【答案解析】[解析] 本文观点明确,而且自始至终围绕着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文章开篇即点明中心,文章主题的前半部分强调了终点的奋斗拼搏美,后半部分以起点之美烘托了文章的主旨——终点的美丽是属于那些勇于拼搏、勇于奋斗的人们。 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可以有多种理解。若从毅力的角度,可理解为强调事情从开头到结束都要做好,做事情要认真负责,坚持到底,善始善终,不可虎头蛇尾。若从论成败的角度,可以理解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成败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化的。在作文时,可以从任意角度出发,全面准确把握该句的深层含义,并联系社会现实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