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案例】
背景
某污水厂升级改造工程,由活性炭滤池、臭氧深度处理池和泵房等构筑物组成,运用不平衡报价法,承包单位顺利以6500万元中标。施工基坑围护结构为灌注桩,基底标高为-6.50m(地面标高为±0.00),基底以粉砂土层、砂卵石层为主,渗透系数较大,且北邻排水干渠,地下水位标高为-3.00m;干渠最高水位为-1.00m。
项目部组建后,依据实施性施工方案和公司下达的成本目标,测算工程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措施费等项费用;并制定了施工成本控制措施,材料成本控制重点放在控制主材价格和限额领料方面;鉴于工地与项目部在一起,管理费一起核算。
【问题】
问答题
19. 计算基坑施工时降水深度。
【正确答案】基坑底地,下水位控制标高=基底标高-0.50,即:-6.50-0.50=-7.00(m)。故基坑施工降水深度应为7m。
【答案解析】
问答题
20. 除了不平衡报价法,最常用的投标报价策略还有哪些?
【正确答案】除了不平衡报价法,最常用的投标报价策略还有:多方案报价法、突然降价法、先亏后盈法、许诺优惠条件、争取评标奖励。
【答案解析】
问答题
21. 除对主材价格的控制和限额领料以外,补充完善材料成本管理的措施。
【正确答案】除对主材价格的控制和限额领料以外,还应补充材料成本控制的措施有:(1)对进入现场材料要准确计量,认真验收;(2)减少采购过程中管理消耗和资金占用;(3)按施工进度计划组织材料供应,防止因供货不及时造成停工损失或大量供货造成积压库存;(4)控制材料消耗,同时做好余料的回收与利用。
【答案解析】
问答题
22. 项目部管理费的核算方法有无不妥之处?为什么?
【正确答案】项目部管理费的核算方法有不妥之处。因为工地管理费按本工程各分项工程直接费总成本分摊进入各个分项工程,而项目部管理费用大多不能进入工程直接费。所以为了明确经济责任,分清成本费用的可控区域,正确合理地反映施工管理的经济效益,工地与项目部在管理费用上要分开核算。
【答案解析】 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施工降水的基本规定和降水深度简单计算。遇有地下水时,应先将地下水降至基底以下500mm方可施工,且降水应连续进行直至工程完成到地下水位500mm以上且具有抗浮及防渗漏能力方可停止降水。因此基础地下水位控制标高至少为-7.00m,即降水深度应为7m。
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投标报价策略。投标策略是投标人经营决策的组成部分,从投标的全过程分析主要表现有生存型、竞争型和盈利型。组价后还可采取投标报价技巧,以既不提高总价、不影响中标,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为原则,调整内部各个项目的报价。保证质量、工期的前提下,在保证预期的利润及考虑一定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最低成本价,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投标技巧可以提高投标文件的竞争性。最常用的投标技巧是不平衡报价法,还有多方案报价法、突然降价法、先亏后盈法、许诺优惠条件、争取评标奖励等。
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材料成本管理,即材料费用的控制内容。材料成本管理环节包括:(1)计量验收;(2)降低采购成本;(3)限额领料;(4)及时供货;(5)减少资金占用;(6)旧料回收利用。只有熟知项目材料成本控制各项措施,才能拾遗补缺,控制材料成本。
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施工成本核算的内容。施工成本核算中的工地管理费按本工程各分项工程直接费总成本分摊进入各个分项工程,有时周转材料和设备费用也必须采用分摊的方法核算。由于它是平均计算的,所以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其核算和经济指标的选取受人为的影响较大,常常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成本评价的公正性。所以,对能直接核算到分项工程的费用应尽量采取直接核算的办法,尽可能减少分摊费用及分摊范围。为了明确经济责任,分清成本费用的可控区域,正确合理地反映施工管理的经济效益,工地与项目部在管理费用上要分开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