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统原理解释 “ 四个全面 ” 。
“ 四个全面 ” , 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从系统原理的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 四个全面 ” :
( 1 ) 整体性原理
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 局部服从整体, 使整体效果为最优。 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 部分着手, 统筹考虑, 各方协调, 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运行系统从内容来看涉及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 它们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 2 ) 动态性原理
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 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 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 系统不仅作为一个功能实体而存在, 而且作为一种运动而存在。 系统内部的联系就是一种运动, 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是一种运动。 系统的功能是时间的函数, 因为不论是系统要素的状态和功能, 还是环境的状态或联系的状态都是在变化的, 运动是系统的生命。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运行系统实施过程中各要素, 包括竞争和合作、 经济增长、 社会治理和相关的政策运行在一定阶段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和总体稳定结构, 并在这一状态下呈现功能动态稳定发挥。
( 3 ) 开放性原理
封闭系统因受热力学第二定律作用, 其熵将逐渐增大, 活力逐渐减少。 严格地说, 完全封闭系统是不能存在的。 实际上, 不存在一个与外部环境完全没有物质、 能量、 信息交换的系统。 任何有机系统都是耗散结构系统, 系统与外界不断交流物质、 能量和信息, 才能维持其生存。 并且只有当系统从外部获得的能量大于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时, 系统才能克服熵而不断发展壮大。 所以, 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 在管理工作中, 任何试图把本系统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的做法, 都只会导致失败。 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升放性原理出发, 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 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 能量和信息。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运行系统的实施, 需要各项制度机制的完善创新, 就是要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各项配套制度机制, 就是要使现有制度机制不断更新、 不断升级, 以增强开放性、 前瞻性。
( 4 ) 环境适应性原理
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并不都是被动的, 也有能动的, 那就是改善环境。 环境可以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系统, 系统也可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环境。 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 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 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 保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的环境, 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环境、 国内环境中各种要素的总和,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新常态的环境。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的目标、 结构、 功能确定, 都受到这些要素的综合影响。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具体要求和举措必须适应新常态下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 5 ) 综合性原理
综合性是指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 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看作是由许多要素为特定的目的而组成的综合体。 系统的综合性原理包括的含义包括: ①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②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③由综合而创造。 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 新的产品、 创造出新的系统, 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突出基于各个 “ 全面发展 ” 基础上的 “ 系统发展 ” 的理念, 将系统的协同性放在了实践的重要地位, 强调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和党建等要素的相互作用、 共同发展。 体现了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