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信息安全及自我保护的知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提高学生信息安全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了解如何进行信息安全保护。
三、教学难点:
将信息安全保护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开始之前,我会向同学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来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的呢学生各抒己见。而后延伸到网络中来.由此引出本节课课题,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效果。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的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作用:网络为大家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网络的虚拟、匿名等特点,网上交流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从而引出本节课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设置安全的密码
教师出示关于网络中微信账号被盗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呢学生总结:需要设置安全密码。
通过了解使用密码是因特网上防止越权访问的主要手段,继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尝试设置网站的密码,师生共同总结设置安全密码的原则。
(1)不使用生日,姓名、电话号码、简单的数字或易于猜测的字符串做密码。密码中最好不要单纯使用数字或字母,密码的长度最好在6个字符以上。例如,使用类似"wd sr 625”的字符串做密码,被他人破解的可能性会相对小一些。
(2) 注册不同的网站时,最好使用不同的密码。这样,一旦某个密码被人破解,还可以保护其他方面的信息不被窃取。
(3)适时改变密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密码也许会在你无意之中泄露。适时改变密码,会减少因泄露个人资料而造成的损失。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2.保证电子邮件安全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电子邮箱,同时向同学发送-个电子邮件,并提问:如果遇到这样不明来意,不明身份的电子邮件,通常大家会怎么样做呢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使用电子邮件的安全准则。
(1)不打开来路不明的邮件;
(2)不要轻易打开电子邮件中的附件,必须打开时,对于邮件附件要先用防病毒软件进行扫描;
(3)不随意公布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以免收到过多的垃圾邮件;
(4)安装优秀的防病毒软件,启用" 邮件实时监测”功能。与此同时教师提示学生:在网上聊天需要注意:不要把住址.电话、家庭情况等与自己的身份有关的信息随意告诉别人:同时尽量不与网友见面,如果见面,要得到父母的同意,要有成年人护送。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升
教师创设情境,请学生快速反应此行为是否正确。(1) 在网上随意发送电子邮件.(2) 网站设置简单的密码。
(四)师生小结,合作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知识点。不仅课堂氛围轻松又能更好地强化本课中的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设置开放性的作业,制作思维导图总结关于信息安全应该如何做呢
板书设计:
网络安全意识
使用电子邮件的安全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