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办报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提出了一 整套办报主张,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他一生发表的新闻学方面的专论在30篇以上,内 容涉及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三大部类。他的许多新闻观点对当时的报界起到了很大的 指导作用。
(1) 关于报刊的功能与作用
1896年,梁启超发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指出报纸的功能是 “去塞求通”。“通”包括通上下和通中外两个方面:通上下就是“宣德达情,使”君恩得以下逮, “民隐得以上达”;通中外就是要尽量掌握外情,做到知己知彼。他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于通塞, 而"去塞求通"的首选工具是报刊。他说:“无耳目、无喉舌、是日废疾”,“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 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这是我国最早用“耳目喉舌”来形象化地表述报刊的功能与 作用的论述。
(2) 关于报刊的性质
梁启超认为报刊是一种进行政治组织、宣传的有效工具。作为一名政治家,梁启超深刻的 认识到报刊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在其新闻活动的后期,他认为报馆是与政府有着平等地位的 社会单位,是独立于政府权力的第四种势力,是传播文明的三大利器之一。
(3) 关于报刊的任务
梁启超提出报纸的“两大天职”说:“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他认为,政府没有权力办不成事,但权力过大而又不受监督,就会滥用职权,所以需要作“国民公意的代表者”的报纸监督政府,才不至于走向腐败。他还认为,“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因此需要报 纸“若孝了之事父母,若良师之诱蒙童”那样去向导他们。
(4) 关于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
梁启超认为,衡量报纸奸坏有四条标准,即四条原则:①“宗旨定而高”。不能以牟利,媚权贵、悦市人为宗旨,而应“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②“思想新而正”。他认为,不能用“人 人所已知者”和“前人所已言者”来敷衍读者,而应“取万国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③“材料富而 当”。他认为报纸应该荟萃“全世界之知识”,但在刊登时必须严格选择,使读者“阅一字得一字 之益”。④“报事速而确”。他认为新闻报道要讲求时效,要“重时事”,“知今为最要”。
(5) 关于健全舆论的主张
梁启超在《国风报叙例》和《读十月三日上谕感后》等文章中,阐述了什么叫舆论、舆论的形 成、舆论的力量、舆论的种类、舆论与报纸的关系以及报刊怎样才能造成健全舆论等问题。他 说:舆论是一种天地间最大的“社会制裁之力”,报馆则是体现舆论最有力的机关。报刊要造成 健全舆论,必须具备“五本”,即持论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要有不 畏强暴的精神;要出自公心,不能怀挟党派思想和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要导之以真理,不 能拔之以感情故作偏至之论。
(6) 关于报刊的宣传方法
他认为,报刊宣传的方法有两种,即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浸润的方法就是“旦旦而聒 之,月月而浸润之”,使读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接受论者的观点;煽动的方法就是要故作惊 人之言,造极端之词,使读者猛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