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给定材料:
2015年到来,对于即将毕业的高职、中职学生来说,现在又到了一年中的实习、就业季。
近几年,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数据显示,2006—2009年,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与非211本科院校的差距不断缩小,差距百分比分别为7.2%、6.3%、3.8%和2.2%。2009年,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88.1%,已经高于非211本科院校的87.4%。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然后才是传授学生以知识。目前的教育恰恰是本末倒置,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能力。在这种教育状况下,学生不仅知识面窄,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差,独立思考能力差,而且动手能力也不强,难以适应社会变化,缺乏相应的竞争能力,当发现自己处于困境之中时,更容易逃避现实。这个问题在20年前就一直存在,令人遗憾甚至沮丧的是,这种局面至今不仅没有丝毫扭转,而且愈演愈烈。这种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局面,与20年来高考改革的脚步迟缓有很大关系。
作答要求:
仔细阅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在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参考例文】
知识为船 能力为帆

如果知识是“船”,那么能力则是“帆”,只有打造坚固的“知识船”,升起“能力帆”,我们才能扬帆起航。新时代,要想让人才全面发展,就要知识与能力同时培养。
单纯传授学生知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必然导致“高分低能”。学生不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缺乏创造力和适应性,“授业”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样,只重能力,不重知识,就是缘木求鱼。没有知识做基础,只谈能力培养,无异于空中楼阁;没有知识做后盾,若要提升能力。也会无处借力。
知识不足,“能力帆”缺乏承载。大学教育注重知识讲述,但是知识陈旧化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时代在不断发展,学校授课的知识也要随之调整,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这样,学生就业才能实现无缝式对接。同时,知识不等同于分数,分数高并不意味着知识渊博,“以分数取人”、填鸭式教育只会限制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反而不利于知识的获取,更遑论能力的提升。改变“授业”方式是当务之急。我们要与时俱进,升级授课方式,让学生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取真知,打牢基础,建造好“知识船”。
能力不强,“知识船”势难远航。知识和能力的脱节式培养,使得我国学生眼高手低。试看中关两国,中国的基础教育牢,美国的高等教育好。中国学生可以背出圆周率的后几百位,而美国学生甚至个位数的加减法都要借助于工具。然而美国能够创造出高精尖的产品,而中国却只能模仿、生产。中美两国教育中能力与知识的培养结果不能不引发我们的反思:如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知识荻取相对均衡,我们只有加强多元化的能力培养、个性化的提升,才能激发中国的竞争力,让我们在世界舞台上独领风骚。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教育是终身化的,要想获得终身的发展就必须兼备知识和能力。教育是改变自身最好的途径,从知识的提升,到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愿每个学生都能造好“知识船”,扬起“能力帆”,在人生的浩瀚旅程中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