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这是王弼《老子注》中的命题。王弼在阐发“以无为本”的有无观的同时,引出了他的本末观,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命题,即“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崇”就是“举”,就是举用之意。王弼明确指出:“载之以道,统之以母,故显之而无所尚,彰之而无可尚。彰之而无所竞。用夫无名,故名以笃焉;用夫无形,故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故母不可远,本不可失。”在这里,“守母”是为了“存子”,“崇本”是为了“举末”。“存子”就是存养作为万物母体的儿子,而“举末”就是举用作为枝末的万事万物。可以说,“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是不矛盾的,两者都是指推崇根本而养息或举用枝末。
王弼在《论语释疑》中也说:“予欲无言,盖欲明本。举本统末,而示物于极者也。”这里的“举本”是举用根本,也就是对“崇本”的具体表现,即将“崇本”化为现实的行动,以便服务于现实的政治;而“统末”就是把具体的万物归于一本。也就是说,不管是“息末”还是“举末”,归根结底都要统一到“本”上来。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