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测出其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
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严格来说,凡是与测验目的无关的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变异来源都会影响测验的效度。这就是说,测验本身的构成、受测被试的特点、施测的过程、阅卷评分、分数转换与解释、所选效标的性质和测验信度等都可能影响测验的效度。
(1)测验的构成。当组成测验的试题样本没有较好的代表性时,测量的内容效度就必然不高。同时,若题目语义不清、指导语不明、题目太难或太易、题目太少或安排不当等,也会降低测量的效度。
(2)测验的实施过程。一个测验在实施过程中,如不遵从指导语的要求,或出现外界干扰、评分记分差错等问题,都会降低测量的效度。
(3)接受测验的被试。被试的应试动机、情绪、态度、身体状态等,都会影响测量的信度,进而影响测量的效度。被试团体如果缺乏必要的同质性,很可能会得到不恰当的效度。同样一个测验,对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不同的被试团体,常常具有不同的测量效度。
(4)所选效标的性质。由于同一个测验可以有不同的效标,同一个观念效标也可以有不同的效标测量,所以还要考虑测验分数与效标之间是否符合线性关系的问题。因为积差相关的前提之一是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否则会得出错误的效度结论。在选用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时,要注意各公式的适用条件。
(5)测量的信度。测量的信度是测量的随机误差的反映,而任何误差的增加都会降低测量的效度,因此信度不高的测验不可能具有很高的测量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