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A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发现以下问题:
(1)对甲公司报表审计时发现以下问题:
资料1:甲公司于20×2年5月31日定向增发本公司普通股股票500万股给A公司,A公司以其所持有乙公司80%的股权作为支付对价。20×2年5月31日甲公司普通股收盘价为每股16.60元。甲公司为增发普通股股票,付佣金和手续费100万元;对乙公司资产进行评估发生评估费用6万元,相关款项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
乙公司合并日资产负债情况如下:
项目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固定资产 4200 6300
无形资产 1000 2500
或有负债 0 (400)
其他资产和负债(净值) 1600 1600
所有者权益合计 6800 10000
该项或有负债系为其他公司进行财务担保而形成的。甲公司对上述定向增发的确认是:
①合并成本为8406万元;
②合并报表中商誉为406万元。
资料2:20×2年6月至12月间,甲公司和乙公司发生了以下交易或事项:
①20×2年6月,乙公司将本公司生产的某产品销售给甲公司,售价为120万元,成本为80万元。甲公司取得后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并于当月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定该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预计净残值均符合税法规定。
②20×2年7月,乙公司将本公司的某项专利权以8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甲公司,该专利权在乙公司的取得成本为60万元,原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至转让时已摊销5年。甲公司取得该专利权后作为管理用无形资产使用,尚可使用年限5年。甲公司和乙公司对该无形资产均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零。假定该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均与税法规定一致。
③20×2年11月,乙公司将其生产的一批产品销售给甲公司,售价为62万元,成本为46万元。至20×2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批产品中的一半出售给外部独立第三方,售价为37万元。
甲公司在合并报表中对上述内部交易在合并利润表上的抵消处理有:
1)抵消营业收入182万元;
2)抵消营业成本142万元;
3)抵消营业外收入50万元;
4)抵消管理费用5万元;
5)抵消所得税费用20万元。
资料3:20×2年12月31日确认购买日或有负债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预期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甲公司合并报表尚未作调整。
(2)对丁公司报表审计时发现以下问题:
资料1:4月1日丁公司与W公司签订合同自W公司购买ERP销售系统软件供其销售部门使用,合同价格3000万元。因甲公司现金流量不足,按合同约定价款自合同签订之日起满1年后分3期支付,每年4月1日支付1000万元。该软件取得后即达到预定用途。甲公司预计其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法摊销。丁公司20×2年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 3000
贷:长期应付款 3000
借:销售费用 450
贷:累计摊销 450
(已知甲公司的增量借款年利率为10%,该利率下3期年金现值系数=2.4869)
资料2:20×0年1月为激励高管,丁公司与其管理层成员签署股份激励协议,规定如果管理层成员在其后3年都在公司中任职服务,并且公司股价每年均提高10%以上,管理层成员即可以低于市价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丁公司以期权定价模型估计授予的此项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600万元。20×0年末丁公司估计3年内管理层离职的比例为10%;20×1年年末调整其估计离职率为5%;20×2年末公司实际离职率为6%。在第一年中,公司股价提高了10%,第二年提高了11%,第三年提高了6%。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在20×0年、20×1年年末均预计下年能实现当年股价增长10%以上的目标并作出正确的会计处理,20×2年末由于没有达到股价每年均提高10%的条件,甲公司将以前年度的股份支付会计处理冲回。
(3)对T公司报表审计时发现以下问题:
T公司为上市公司,于20×2年9月30日通过定向增发本企业普通股对B企业进行合并,取得B企业90%股权。合并后T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控制权由B企业原股东控制。20×2年9月30日T公司普通股的公允价值为20元/股,T公司以2.5股换取B公司1股的比例自B企业原股东处取得B企业90%股权。T公司原股本1500万元(每股1元),B公司原股本900万元(每股1元)。完成企业合并后B公司作为合并财务报表编报主体按照每股1元列示其股本数量和金额。
[要求]
(1)说明甲公司定向增发时合并成本及商誉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结果。
(2)逐项说明甲公司对内部交易在合并利润表上的抵消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结果。
(3)说明20×1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购买日预计负债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结果。
(4)说明丁公司对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结果。
(5)说明丁公司对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结果。
(6)说明T公司和B公司对合并报表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结果。
【正确答案】(1)甲公司定向增发时合并成本及商誉不正确。 合并成本=16.6×500=8300万元,支付佣金和手续费100万元冲减资本公积,评估费用6万元计入当期损益。合并商誉=8300-10000×80%=300万元 (2)①正确,抵消营业收入=120+62=182万元。 ②不正确,抵消营业成本=80+62-(62-46)×50%=80+62-8=134万元。 ③正确,抵消营业外收入=80-(60×50%)=50万元。 ④不正确,抵消管理费用=[(120-80)/10/2]+[(80-30)/5/2]=2+5=7万元。 ⑤不正确,抵消所得税费用=(40-2+50-5+8)×25%=91×25%=22.75万元。 (3)20×2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购买日或有负债的可抵扣暂时陛差异处理不正确,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冲减商誉=400×25%=100万元。 (4)丁公司对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不正确,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所取得无形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计量其初始成本,上述初始成本和后续计量均不正确。更正差错会计分录: 借:未确认融资费用 513.1(3000-1000×2.4869) 贷:无形资产 513.1 借:累计摊销 76.97(513.1/5×9/12) 贷:销售费用 76.97 借:财务费用 186.5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86.52(2486.9×10%×9/12) (5)丁公司对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不正确。股份支付满足了所有非市场条件,即使股价每年均提高10%的市场条件没有满足,企业也应确认已取得的服务。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8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80(600×2/3×95%) 借:管理费用 184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84(600×3/3×94%-380) (6)T公司和B公司对合并报表处理不正确。本题为反向购买,合并财务报表编报主体应为法律上的母公司即T公司。披露法律上母公司的权益结构。 计算T公司增发股票数量=900×90%×2.5=2025万股; B企业原股东在合并后主体相当于持有T公司的股权比例=2025/(1500+2025)=57.45%, B企业对应57.45%的比例模拟增发本企业股票数量=900×90%/57.45%-900×90%=600万股,合并报表应列示金额=900×90%+600=1410万元,披露股数=1500+2025=3525万股。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