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案例】
    背景
    某公司承建城市主干道改造工程,其结构自下而上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AC-25沥青混凝土70mm、AC-20沥青混凝土50mm、SMA-13改性沥青混凝土40mm;工期要求当年5月份完成拆迁,11月底开放交通。由于城市道路路口多,干扰因素多,施工难度较大;为确保按期完工,项目部在施工组织设计获准后即开工实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为避开白天交通高峰时段,采用夜间运料到场,白天摊铺施工方式。施工过程中因扬尘和局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偏低被监理工程师要求整改。
    【问题】
问答题 15.  项目部开工做法有无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不妥之处:项目部在施工组织批准后即开工。
   正确做法:实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工程项目开工,应由总监理工程师下达开工令,方能正式开工。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6.  就现场扬尘问题,简述整改措施。
【正确答案】现场扬尘问题的相应整改措施如下:运输车应封闭或覆盖,及时清理遗撒;现场堆料及时覆盖;现场布置洒水车洒水降尘: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整改完成情况并验收。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7.  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偏低的主要原因,给出对策。
【正确答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偏低的主要原因:夜间运输,白天铺筑,造成部分水泥稳定碎石粒料堆置时间过长,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水泥强度已经损失。
   可采取的对策:局部返工重修。经现场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制定施工措施并严格执行。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8.  项目部为后续施工应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为保证翌年春天摊铺SMA改性沥青磨耗层,重点应做好成品保护工作,设有专人在有关部门协助下巡视路面及附属设施,防止污染和损坏。
【答案解析】 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工程项目开复工管理的规定。项目部应根据施工合同安排进度,并且在开工前先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申请报告,由监理工程师审查后下达开工令,项目部应按监理的指令执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 50319—2013)第5.1.8条规定,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开工报审表及相关资料;同时具备相应开工条件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审查意见,并应报建设单位批准后,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工程开工令。
   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内容。背景资料表明,现场扬尘问题主要发生在基层施工阶段,可采取相应措施:(1)为减少扬尘,施工场地的主要道路、料场、生活办公区域应按规定进行硬化处理;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绿化、洒水降尘措施。(2)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对在建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封闭。拆除旧有建筑物时,应采用隔离、洒水等措施防止施工过程扬尘,并应在规定期限内将废弃物清理完毕。(3)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含有有毒、有害化学成分的装饰废料、油毡、油漆、垃圾等各类废弃物。(4)施工现场应根据风力和大气湿度的具体情况,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作业;沿线安排洒水车,洒水降尘。(5)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场所应采取封闭、降尘措施;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砂石等散料应采取覆盖措施。(6)施工现场应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并及时清运出场;施工垃圾的清运,应采用专用封闭式容器吊运或传送,严禁凌空抛撒。(7)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应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现场出入口处应采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并设专人清扫社会交通路线。(8)城区、旅游景点、疗养区、重点文物保护地及人口密集区的施工现场应使用清洁能源;施工现场的机具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要求。
   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内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要点:(1)运输时,应采取遮盖封闭措施防止水分损失和遗撒。(2)宜采用摊铺机械摊铺,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3)自拌合至摊铺完成,不得超过3h。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天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4)宜在水泥初凝时间到达前碾压成活。碾压时压实厚度与碾压机具相适应,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以满足压实度的要求。(5)宜采用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常温下成活后应经7天养护,方可在其上铺路面层。(6)养护期应封闭交通。
   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要点。改性沥青面层施工应严格控制开放交通的时机。做好成品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改性沥青面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完成的改性沥青面层上制作水泥砂浆等可能造成污染成品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