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底部带转换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建于Ⅱ类建筑场地。该建筑物地上31层,地下2层;地下室在主楼平面以外部分,无上部结构。地下室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纵向两榀边框架在第三层转换层设置托柱转换梁,如图所示。上部结构和地下室混凝土强度等级均采用C40。
单选题
确定抗震等级
试确定主体结构第三层的核心筒、框支框架,以及无上部结构部位的地下室中地下一层框架(以下简称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框架)的抗震等级,下列何项符合规程要求?
- A.核心筒一级;框支框架特一级;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框架一级
- B.核心筒一级;框支框架一级;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框架二级
- C.核心筒二级;框支框架一级;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框架三级
- D.核心筒二级;框支框架二级;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框架三级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JGJ 3—20lO)表3.3.1-1,位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高度116m,属于A级高度。
丙类建筑,应采用该地区设防烈度。查《高规》表3.9.3,得核心筒抗震等级为二级。
根据《高规》表3.9.3及注2,框支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根据《高规》第10.2.5条,第三层为底部加强区,根据《高规》第10.2.6条及条文说明,框支柱及核心筒不提高,按《高规》表3.9.3选取抗震等级。
根据《高规》第3.9.5条,地下室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采用抗震等级三级或四级。
(1)7度,丙类建筑,建于Ⅱ类建筑场地;(2)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3)第三层转换层设置托柱转换梁;(4)上部结构;(5)采用C40。
[考点] (1)A、B级高度的确定;(2)丙类建筑的设防烈度;(3)建筑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4)不同构件或部位的抗震等级。
单选题
节点下柱柱顶及底层柱柱底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
假定某根转换柱抗震等级为一级,X向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二、三层B、A节点处的梁、柱端弯矩组合值分别为:
节点A上柱柱底弯矩

,下柱柱顶弯矩

,节点左侧梁端弯矩

,节点右侧梁端弯矩

;
节点B上柱柱底弯矩

,下柱柱顶弯矩

,节点左侧梁端弯矩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JGJ 3—2010)第10.2.11条第3款,MA=1.5MA=1.5×1800=2700(kN·m)
根据《高规》第6.2.1条,节点B:[*]
ηc∑Mb=1.4×520=728(kN·m)≤∑Mc
节点A、B下柱柱顶及底层柱柱底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
[*]
梁、柱端弯矩组合值。
[考点] 梁、柱端弯矩组合值的计算与调整。
单选题
截面B处梁的箍筋
第三层转换梁如下图所示,假定抗震等级为一级,截面尺寸为b×h=1m×2m,箍筋采用HRB335(

)。试问:截面B处梁的箍筋为下列何值时,最接近并符合规范、规程的最低构造要求?
提示:按框支梁作答。

A.8

10@100 B.8

12@100 C.8

14@150 D.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JGJ 3—2010)第10.2.7条第2款,跨中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间距为100mm。
配箍率[*],
单肢箍筋面积
[*]
(1)箍筋采用HRB335;(2)提示:按框支梁作答。
[考点] (1)是否应加密,若需加密,加密区间距;(2)由ρsv的构造要求,导出箍筋直径。
单选题
确定边缘构件b、L
1、L
2值
底层核心筒外墙转角处,墙厚400mm,如图所示;轴压比为0.5,满足轴压比限值的要求。如在第四层该处设边缘构件(其中b为墙厚、L
1为箍筋区域、L
2为箍筋或拉筋区域),试确定b(mm)、L
1(mm)、L
2(mm)为下列何组数值时,最接近并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最低构造要求?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JGJ 3—2010)第10.2.2条,“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底板起算,宜取至转换层以上两层且不宜小于房屋高度的1/10”,第四层应属于加强部位。
根据《高规》第7.2.15条,边缘约束构件沿墙肢的长度
[*];
l2=0,底部加强部位[*]
(1)轴压比为0.5;(2)第四层该处设边缘构件。
[考点] (1)加强部位的确定;(2)边缘约束构件沿墙肢的长度的计算;(3)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尺寸。
单选题
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变形验算的观点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变形验算(弹性工作状态)的观点,哪一种相对准确?
- A.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值验算时,采用CQC的效应组合,位移计算时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扭转位移比计算时,不采用各振型位移的CQC组合计算,位移计算时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 B.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值验算以及扭转位移比计算时,均采用CQC的效应组合,位移计算时,均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 C.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问位移控制值验算以及扭转位移比计算时,均采用CQC的效应组合,位移计算时,均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 D.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问位移控制值验算时,采用CQC的效应组合,位移计算时考虑偶然偏心影响;扭转位移比计算时,不采用CQC组合计算,位移计算时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抗规》(GB 50011—2010)第5.2.3条条文说明,扭转(CQC)和偶然偏心不同时考虑,A的观点正确。
[考点] (1)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值验算及扭转位移比计算时,采用的效应组合方法不同;(2)两种位移计算时,分别考虑或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单选题
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观点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观点,哪一项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要求?
- A.选定性能目标应不低于“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性能设计目标
- B.结构构件承载力按性能3要求进行中震复核时,承载力按标准值复核,不计入作用分项系数、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和内力调整系数,材料强度取标准值
- C.结构构件地震残余变形按性能3要求进行中震复核时,整个结构中变形最大部位的竖向构件,其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可取常规设计时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 D.结构构件抗震构造按性能3要求确定抗震等级时,当构件承载力高于多遇地震提高1度的要求时,构造所对应的抗震等级可降低1度,且不低于6度采用,不包括影响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构造要求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抗规》(GB 50011—2010)第3.10.3条及条文说明,知观点A符合《抗规》要求;根据《抗规》表M.1.1-1,知观点B符合《抗规》要求;根据《抗规》表M.1.1-2,知观点C不符合《抗规》要求;根据《抗规》表M.1.1-3,知观点D符合《抗规》要求。
[考点] 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