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企业选择许可转让而不选FDI,考虑的因素是什么?结合理论解释。

【正确答案】

企业在国外市场力图选择最佳的经营方式,其目的无非是追求利润最大或成本最小或净收入最大。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定量分析,对不同经营方式的利润、成本、或净收入进行估算和比较,来帮助企业做出决策。下面将从成本以及收入角度分析企业选择许可证协议或者FDI的决策因素。

(1)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采用“赫曲模式”。该模式是由以色列学者赫曲提出,用于比较出口、许可证协议和对外直接投资这几种经营方式的成本。

先设定:

C——母国生产成本。即企业在本国的生产成本。

C′——目标国生产成本、即企业到目标国投资设厂的基本生产成本。

M——出口费用,包括运输、保险、关税等费用。

A——在目标国设厂生产的额外支出,是指由于环境差异所导致的信息成本。

D——转让无形资产的耗散费用。企业所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管理方式、销售渠道等,通过许可证协议让渡给他人时,意味着特定优势的耗散,同时还有其他风险,如技术秘密被泄露,专利许可被滥用等,这些都可归为耗散费用。

公司的销售对象无论是外国市场还是本国市场,其销售收入不变。利润大小取决于基本生产成本和特别生产成本。因此,公司可以通过成本的比较来选择一种最佳的国际经营方式。

①如果C+M<C′+A(a);C+M<C′+D(b),则选择出口。

②如果C′+A<C+M(a);C′+A<C′+D(b),则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③如果C′+D<C′+A;C′+D<C+M,则选择许可证贸易。

(2)收入分析

对国际企业来说,能带来最大净收入的经营方式便是最佳选择,但未来若干年的净收入都是“将来值”,应折算成“现值”进行比较,故称为“净现值法”。这种方法考虑到了费用成本未来的变动对净收入的影响,所以具有能反映动态变化的优点。

净现值法的其他变量均与赫曲法相同,其中,在收入分析中,M、A、D均为特别成本,A与M为不同模式中的信息成本,D为许可转让中核心技术可能流失的风险,三者关系为M<A<D。特别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特别成本减少的速度的大小刚好同上面的不等式中的三种特别成本排列的顺序相反,对于新发明的产品。D值为最大,随着产品成熟,D值下降得最快。

以外国市场为目标市场的国际公司可以有3个选择:出口(E),对外直接投资(F)和许可证交易(L)。

假定所有的变量都在时间t内,t0为时间的初始点,r为贴现率,R为最终产品销售总收入。

企业通过比较三种国际经营方式的净现值的大小来做出选择:

①当NPVE>Max(NPVF,NPVL),则选择出口;

②当NPVF>Max(NPVE,NPVL),则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③当NPVL>Max(NPVE,NPVF),则许可转让会获得最高收入;

④当NPVE,NPVF,NPVL都小于0时,此时不应进入国外市场。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