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说说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正确答案】

幼儿常发生的争抢现象,是由于他们还不具备分享行为,没有建立良好的分享规则所致,需要成人加 以培养。以下是四个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
(1)树立榜样
在家庭中成人要为儿童树立分享榜样,先长者、先他人、后自己应成为家庭中相处关系的行为信条,并不 时伴随语言向儿童述说,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还可引用故事中的分享榜样,给儿童提供楷模。
(2)创造分享机会
在榜样的影响下,给儿童创造众多的分享机会,使儿童得以模仿与练习。如吃东西时多让儿童作分发者, 一方面满足儿童爱做活动的心理,一方面给儿童以如何分享的实践机会,对儿童先他人、后自己的分享行 为给以肯定和鼓励。又如接待来客,也多让儿童参与,鼓励儿童将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玩。
(3)培养分享动机
要想让儿童经常地、自觉地进行分享,不能只靠外部的监督力量,重要的是培养儿童具有发自内心的分享 愿望和动机,这种动机又首先来源于儿童与别人分享过程及分享后所体验的愉快感,成人的责任在于使儿 童在分享过程中充分体验分享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又来自分享对方的愉快,儿童通过情感换位,体验到他 人的高兴与快乐,从而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满足。当然达到这种情感换位的体验,需要成人加以引导体 验,儿童能够经常地从他人着想,做到主动分享,做到让你也快乐、我也快乐、大家都快乐,这便走出了 自我中心的思维境界,养成分享的好习惯。
(4)掌握分享规则
在家庭中分享规则不显得十分需要,因分享的同龄人少,因此儿童大多没有掌握分享的规则。但是儿童总 要长大的,要有伙伴,要和更多的人接触,如不懂分享规则,便会常与人发生冲突。分享规则有等待、轮 流、先来后到、合作与联合等等,在生活中使儿童逐渐知晓,并在活动中按规则去做,学会多种分享的规 则,帮助儿童顺利实现分享的愿望。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