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甘肃张掖、太行山王莽岭等沉积地层,引导学生观察他们有何特点,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称呼这些层状岩石,顺势引入本节课程——《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二)新课讲授
1.认识地层和化石
1)认识地层
教师讲解: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①教师出示甘肃张掖、太行山王莽岭等沉积地层图片,请学生猜测他们的岩石类型。
学生回答:沉积岩。
②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沉积岩形成过程。
师生总结: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破坏,破坏的产物(包括碎屑物质和溶解物质)被风和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形成沉积岩。
③学生通过摞起多层书籍,思考地层上下顺序和岩层新老的关系。思考可知,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即越向下的岩石越老,越向上的岩石越新。
(2)认识化石
①教师展示恐龙化石图片,提问什么是化石?常见于哪种类型的岩石中?
学生回答:化石是保存于地层中,经石化而形成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常见于沉积岩中。
②教师出示三叶虫化石、恐龙足印化石、蕨类植物化石、被子植物化石等,提问:这些都是化石么?请说明判断理由。
学生观察这些化石对应生物的解剖图,前后四人一组给这些生物按照由老到新排序的年代排序,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师生讨论得出:生物越古老,生命结构越简单。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
③教师呈现化石形成的资料,请学生总结化石的形成过程。
学生阅读总结:生物遗体或遗迹→沉积物覆盖→沉积物变成岩石,生物遗体或遗迹石化成为化石→构造运动,侵蚀和风化作用使一些化石暴露于地表。
(3)理解地层与化石的关系
教师呈现多地含三叶虫的地层图片,请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观察可知这些地层应该为同一时代形成。学生比较三叶虫化石和恐龙化石、蕨类植物化石和被子植物化石所在地层的年代,可发现沉积岩地层中的化石越古老,则该地层的年代越古老。
(4)学生完成课本上思考题,分组探讨两地地层存在差异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