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甲公司为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历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甲公司每年按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实际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益金。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对不需用固定资产由原来不计提折旧改为计提折旧,并按追溯调整法处理。假定按税法规定,不需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不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待出售该固定资产时,再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甲公司对固定资产均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有关固定资产的情况如下表(金额单位:万元):

固定资产
增加日期
转入不需用日期
原价
预计使用年限
预计净残值
设备A
1997年6月20日
1998年12月31日
4200
10年
200
设备B
1997年12月8日
1998年6月2日
2100
8年
100
设备C
1999年11月10日
2001年3月20日
2880
6年
0
假定上述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与税法规定相同,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均未发生变更;上述固定资产至2002年12月31日仍未出售,以前年度均未计提减值准备。 (2)2002年1月1日,甲公司从乙公司的其他投资者中以14000万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15%的股份,由此对乙公司的投资从15%提高到30%,从原不具有重大影响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甲公司从 2002年起对乙公司的投资由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核算(未发生减值),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平均摊销。假定按税法规定,因追溯调整而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不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和原已交的所得税,从2002年度起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被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投资企业的,投资企业分回的净利润按规定补交所得税。 甲公司系1997年1月1日对乙公司投资。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的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表(金额单位:万元)
日期
初始或追回投资成本
实际分回的利润
乙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
1997年1月1日
13800
0
8000
1997年12月31日
0
0
8200
1998年5月12日
0
300
-
1998年12月31日
0
0
83000
1999年4月20日
0
150
-
1999年12月31日
0
0
84000
2000年5月20日
0
150
-
2000年12月31日
0
0
86000
2001年6月8日
0
300
-
2001年12月31日
0
0
88000
2002年1月1日
14000
0
88000
2002年12月31日
0
0
90000
假定乙公司除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和分配利润以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 (3)除上述各项外,甲公司2002年度以前发生的与纳税调整有关的其他资料如下表(金额单位:万元):
项目
计提或实际发生数
计提的坏账准备
15300
非公益性捐赠支出
800
违反税收规定的罚款支出
500
超过计税工资发放的工资额
1000
违反经济合同的罚款支出
400
计的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0
合计
4730


假定上述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为至2001年12月31日止的累计计提数(未发生转回),其他支出均为实际发生数。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按期末应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余额的5%。计提的部分,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甲公司2001年12月31日应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的账面余额为6000万元。
(4)甲公司从2002年1月1日起,所得税核算由应付税款法改为债务法,并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假定除上述各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除所得税以外,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
(1)计算甲公司因上述会计政策变更每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
(2)分别编制甲公司与上述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会计分录(只需编制每项会计政策变更的合并调整分录)。
(3)计算甲公司上述事项因追溯调整产生的递延税款累计借方或贷方金额。
(4)计算甲公司上述有关事项增加或减少2002年度的净利润 (或净亏损),并编制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折旧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计算

年度
政策变更前已提折旧
政策变更后应提折旧
所得税前差异
所得税影响
累计影响数
1997
200.00
200.00
0.00
0.00
0.00
1998
525.00
650.00
125.00
41.25
83.75
1999
40.00
690.00
650.00
214.50
435.50
2000
480.00
1130.00
650.00
214.50
435.50
2001
120.00
1130.00
1010.00
333.30
676.70
合计
1365.00
3800.00
2435.00
803.55
1631.45

(2)有关折旧政策和所得税政策变更的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1631.45

递延税款 803.55

贷:累计折旧 2435

借:盈余公积一法定盈余公积 163.15

盈余公积一法定公益金 163.15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326.3

成本法改权益法累积影响数计算表
年度
成本法应确认的收益
权益法应确认的收益
所得税前差异
所得税影响
累计影响数
1997
0
120
120.00
63.53
56.47
1998
300
270
-30.00
31.76
-61.76
1999
150
120
-30.00
31.76
-61.76
2000
150
270
120.00
63.53
56.47
2001
300
420
120.00
63.53
56.47
合计
900
1200
300.00
254.11
45.89

有关投资政策和所得税政策变更的会计分录

注:①1998年应确认的来源于乙公司利润的投资收益=(83000 +300)/15%-82000)×15%=450

1998年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1800/10=180

1998年权益法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合计=450-180=270

由于股权投资差额的影响不调整所得税,所以计算所得税的影响只是来源于乙公司利润的投资收益部分:1998年所得税影响 =(450-300)/85%×18%=31.76

其他年类推。

②每年所得税的影响:(每年被投资单位净利润×15%-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1-85%)×18%

追溯: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投资成本) 12000

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900[(13800-12000)/lO×5]

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损益调整)

1200[(88000—80000)×15%]

贷:长期股权投资 13800

递延税款 254.11

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45.89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9.178

贷:盈余公积一法定盈余公积 4.589

盈余公积一法定公益金 4.589

其它影响数计算表
项目
计提或实际发生数
可在应税所得抵扣数
所得税前差异
所得税影响
累积影响数
计提坏账准备
1530
30
495
-495
非公益性捐赠支出
800
-
违反税收规定罚款
500
-
超过计税工资发放
1000
-
违反经济合同罚款
400
400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0
-
165
-165
合计
4730
430
0
660
-660


注:这里的“所得税前差异”是指应付税款法和债务法下这一项目的差异。
所得税政策变更其他影响的会计分录:
借:递延税款 660(1530-30+500)×33%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660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132
贷:盈余公积一法定盈余公积 66
盈余公积一法定公益金 66
(3)递延税款借方余额=803.55-254.11+660=1209.44(万元)
(4)计算上述事项对2002年度净利润的影响
①折旧影响
减少利润=4000/10+2000/8+2880/6=1130(万元)
减少所得税费用=1130×33%=372.9(万元)
减少净利润=1130-372.9=757.1(万元)
②追加投资和改为权益法影响
增加利润=2000× 30%=600(万元)
增加所得税费用=600/(1-15%)×(33%-15%)=127.06(万元)
增加净利润=600-127.06=472.94(万元)
③差额摊销影响
股权投资差额合计=900+(12000+1200+14000-88000× 30%)=1700(万元)
2002年起允许税前扣除的摊销,减少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1700/5× 33%=112.2(万元)
减少净利润=1700/5×67%=227.8(万元)
④合计增加净利润=472.94-757.1-227.8=-511.96(万元)
⑤编制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借:递延税款 245.84(372.9-127.06)
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 112.2
贷:所得税 35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