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在2014年引发收视高潮,对此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一系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受到人们的热捧,这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一,从传媒角度来看,这些围绕汉字成语、美食记忆的节目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拓展了综艺节目的类型,在多年来引进类节目称霸电视荧屏的情况下,无疑成为国内原创综艺节目的一剂强心针。 第二,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些节目受到热捧更体现了综艺节目喧闹过后对文化传播的回归。文化节目流行是电视的社会责任担当,有文化的娱乐体现电视节目的正能量,所传递的知识和文化底蕴都是回归内心的现代人缺乏而向往的。 第三,从观众需求来看,对电视节目娱乐性和知识性的要求均有提高,观众一方面不再满足于“娱乐至死”无法避免的缺乏持续刺激的单调形式,另一方面要求承担教育功能的节目也要有引人注目的看点,而《舌尖》的视觉享受、人文关怀,《中国成语大会》的竞技性、参与感满足了上述条件。 为了让这股中国文化热持续在电视、在媒体、在社会中发酵,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继续弘扬与发展,我们还有需要考虑的问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第一,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新变化,人们需要尽快建立起新的文化体系来支撑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对传统文化有所扬弃,抓住其中符合时代发展的部分加以弘扬,使之尽快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方式、适应新的媒介环境,以此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持续活力和深刻内涵。 第二,流行文化需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浩瀚的营养,借用电视手段,给观众带来愉悦的享受。一方面,要挖掘传统文化中便于传播、引起共鸣的内容作为节目蓝本,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要具有积极向上的带动作用,成语背后的典故,美食背后的传承,才是这些节目感动人的地方。 第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同样,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能力也决定了未来整个民族的文化传承能力。传统文化不应是一时一地的热潮,而应是细水长流地熏陶,不应与流行文化拼高下,而应与之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第四,传统文化的作用是隐性的、长久的,需要我们耐心地挖掘其中的价值,并将之最大化,才能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不少中小学和高校举行穿汉服、行古礼等仪式,固然值得称赞,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青少年对其有敬畏之心和深刻理解,才能让国学热深入人心。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