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理解如下:
(1)公平的含义,公平是一个很宽泛的社会范畴,归纳起来看,公平大致有以下四层含义:
①从公平的本原上说公平是指人际利益交换中的等利害交换行为。它包含着平等,但不等同于平等,其基本含义应当是一视同仁,不忙不倚。
②从人们的贡献与获益的过程上说,公平可分为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
③从公平的规则体系上说。公平可分为分配规则和评价或裁判规则。前者决定着一定的主体应当享有什么样的权益,后者用于处理外显的或潜在的矛盾、冲突双方的权益关系。
④从公平的适用领域上说
公平不只是表现在物质财富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在其他各种社会资源中,如政治权利的享受、社会声望的获得、司法权利的保护、教育机会的获取、职业的选择乃至人本身的生存方式等,其配置过程都存在着是否公平的问题。
对社会保障制度而言,不但要实现社会成员享有社会保障机会和权利的公平,而且要达到主体各方的负担公平;不仅要确保起点公平,而且要努力维护过程公平,力求接近结果公平或者努力缩小结果的不公平。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还有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之分,横向公平是指同一群体的人能够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待遇,履行同样的义务;而广义的纵向公平则是指代际之间的公平,以及个人一生过程中不同阶段负担的公平。社会保障需要首先实现横向公平,同时逐步实现纵向公平。
(2)效率
效率是指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它体现的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活动中所具有的能力、达到的水平。影响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就经济效率来说。它主要是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范畴,一般取决于劳动工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劳动者素质水平的高低,劳动组织管理方式是否科学合理,生产关系的优劣等。
②就社会效率而言。它与经济效率紧密相联,广义地说是消耗已有的社会资源与创造新的社会资源的比率。许多学者将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的概念混同使用,一般并不构成对所揭示的事物本质的根本性影响。
(3)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①公平与效率同时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它们构成了发展的一体两面。然而,在不同的时代,确实会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倾斜,即优先于效率还是优先于公平。作为一对宏观范畴的概念,实际上不能把公平与效率片面地理解为在任何制度安排中均是一样的,它应当体现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时代所有制度安排或政策选择的综合效应上,就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强调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样,这是改革开放前一个时期国家政策的总体取向与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保障制度也需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因为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实践都表明,市场经济及市场机制天然地追求效率,而社会保障制度却天然地追求公平。因此,公平与效率是超越于一个国家具体制度安排或政策选择之上的一对理论范畴。
②公平与效率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但一个国家如果不能相互协调地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这两者就可能互为代价。
一方面,如果只强调公平,势必会阻碍人们追求效率的积极性,损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结果将是全社会的共同贫穷。
另一方面,如果一味地追求效率,其结果必然是收入分配差距悬殊和社会成员之间不平等加剧,这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相悖,妨碍社会的发展和共同进步,而且会导致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的深刻化,最终同样损害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公平与效率并不存在谁优先的问题,但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却可能因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而有所侧重,一定时期内侧重于公平或者侧重于效率,最终都是为了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一方面,公平目标的实现可以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还可以防止社会成员贫富两极分化,减少社会阶层对立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从而有利于维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效率。
另一方面,如果效率提高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必定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进而为促进社会公平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并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由此可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公平和效率是发展进步的一体两面,公平可以促进效率,效率可以促进公平,二者都是促进社会进步、满足人们发展需要的手段。
③对社会保障制度而言,它的任务和功能决定了必须以追求社会公平为目标,社会保障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从慈悲到正义之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所肩负的责任与功能就是确保起点公平,维护过程公平并逐步实现结果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