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A公司为上市公司,其20×8年发生的对外投资业务资料如下:
(1)A公司20×8年1月1日购入150万份B公司于当日公开发行的3年期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该债券每份面值100元,实际支付价款为1610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97.3万元,票面利率为6%。A公司每年年末计提利息。A公司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除本金和利息外,不存在其他现金流量。
(2)20×8年4月1日购入C公司当日发行的一笔债券,面值总额为2000万元,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6%,每年3月31日付息,到期归还最后一期本息。甲公司支付购买价款180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0万元。A公司于每年年末及付息日计提利息。A公司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既不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也不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同时也可能出售金融资产来实现其目标。
年末,该债券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为2000万元(不含利息)。
(3)20×9年,由于B公司违反证券交易法规规定,导致其被责令停改,B公司的信用风险增强。A公司预计其收回B公司债券的现金流量低于应收取的合同现金流量,其预计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5200万元。
(4)其他资料:(P/F,3%,3)=0.9151;(P/A,3%,3)=2.8286。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问答题
根据资料(1)、(2),判断A公司应将其取得的债券投资划分为哪类金融资产,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A公司应将其取得的对B公司债券投资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理由:A公司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且该债券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每年年末和到期日)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支付。 A公司应将取得的对C公司的债券投资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理由:A公司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既不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也不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有可能出售金融资产来实现其目标
【答案解析】[考点] 金融工具
问答题
根据资料(1)、(2),计算A公司取得债券投资的初始入账成本,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如果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请计算该债券投资的实际利率。
【正确答案】①A公司取得B公司债券投资的初始入账成本=16100+97.3=16197.3(万元)。相关会计分录为: 借:债权投资——成本 15000 ——利息调整 1197.3 贷:银行存款 16197.3 在初始确认时,计算实际利率如下: 假设实际利率为r,则应满足: (15000×6%×3+15000)×(P/F,r,3)=16197.3 当r=3%时,(15000×6%×3+15000)×0.9151≈16197.3(万元) 因此,A公司该债券的实际利率r=3%。 ②A公司取得对C公司债券投资的初始入账成本=1800(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800 投资收益 50 贷:银行存款 1850 提示:企业取得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答案解析】[考点] 金融工具
问答题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A公司20×8年年末相关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A公司对B公司债券投资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6197.3×3%=485.92(万元);应计提的票面利息=15000×6%=900(万元);利息调整的摊销=900-485.92=414.08(万元)。 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 900 贷:投资收益 485.92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414.08 A公司对C公司债券投资应确认的实际利息=2000×6%×9/12=90(万元);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2000-1800=200(万元)。 借:应收利息 90 贷:投资收益 9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答案解析】[考点] 金融工具
问答题
根据资料(3),判断A公司对B公司债券投资是否发生了减值;如果发生了减值,计算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
【正确答案】A公司对B公司债券投资发生了减值。 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余额=(16197.3+900-414.08)+(16197.3+900-414.08)×3%=17183.72(万元),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17183.72-15200=1983.72(万元)。
【答案解析】[考点] 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