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活字印刷?它有哪几种方式?
(1)活字印刷是指一种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抄写的图书制作方式,它是我国北 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 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2)活字印刷根据制作活字材料的不同,有泥、木、铜、锡、陶瓷等活字印刷术。最常用的分为以下3 种:
①泥活字印刷
根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毕昇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发明了泥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这种印刷方法的具体过程包括:
a.用胶泥刻字。各字所刻数量不等,一般的字刻几个即可,“之”“也”等常用字,要刻20余个,冷僻字临时 刻烧。
b.烧字。泥字烧过之后,坚硬且不易破碎。
c.排版。先在一块铁板上撒上松脂蜡、纸灰等黏合材料,接着用铁框把四周围起来,把活字排在铁框里 面,然后用火在铁板下烘烤,等黏合材料熔化之后,用平板把版面按平即可。
d.印刷。为了加快印刷速度,可用两块铁板,印第一版时,第二版便可排字,互相轮换,以提高效率。
e.回收泥活字。回收的方法是用火烘烤铁板底部,等黏合材料熔化后,用手一推,字就掉了,然后按字韵 分别把字存放在木格里,等到下次印书时再用。
现在能见到的泥活字印书实物,是清代江苏苏州人李瑶和安徽泾县人翟金生两家用毕昇遗法自造泥活字印 刷的书籍。翟金生有《泥版试印初编》等书传世。
②木活字印刷
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大德二年用木活字成功排印了自己编纂的《旌德县志》,并作《造活字印书法》一文 附于所撰《农书》之后,是我国印刷史上最早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的珍贵文献。王祯造木活字印书的基本步骤是:
a.按韵写字后贴到木板上,刻好。
b.用细齿小锯将木板上的字锯成单个字。
c.将单字修理整齐,使之高低大小一致。
d.造轮盘贮字。
e.检字排版。
f.印刷。
王祯所创的“以字就人,按韵取字”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减轻了排字工的体力劳动,是排字技术上的一个 创举。明崇祯年间,用木活字排印的《邸报》是我国报纸用活字印刷的开端。
③铜活字印刷
明代铜活字印刷已很普及,进入了成熟期。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苏无锡、常州、苏州一带盛行铜活字印 刷,其中以无锡华氏、安氏最有名。华氏印行的书籍《宋诸臣奏议》是我国现存的时间最早的一部铜活字 本。清代雍正年间出版《古今图书集成》,全书一万多卷,全部用铜活字排印,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铜活字印刷。
总而言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对于普及知识、促进生产、传播文化、沟通中外学术交流,起过一 定的作用。但总的看来,活字印刷在中国古代出版业中,并未取代雕版印刷成为主流出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