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农村经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当生产关系的新变革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如果生产关系滞后或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经营管理上实行生产队、生产大队和人民公社三级管理体制,劳动产品分配主要以生产队为单位。当时我国农民在农业劳动中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犁、锄头和镰刀,少数条件好的地区有小型拖拉机。这些生产工具要求的是个体劳动,所形成的生产力还比较低,基本上只能自给自足,还是自然经济。人民公社制管理过于集中,用大生产的方式来管理小生产者,完全脱离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产品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原理,使我国农村经济十多年徘徊不前。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实行和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农村中集体的、个体的及私营的企业迅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