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那个年代,山里饿死了人,公社组织十几个生产队围了两个山头,要把这个范围内的猴子斩尽杀绝,不为别的,就为了肚子。零星的野猪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山民们把目光转向了群体的猴子。两座山的树木几乎被伐光,最终一千多人将三群猴子围困在一个不大的山包上。猴群不动声色地在有限的林子里躲藏着,人们在四周安营扎寨,时时地敲击响器,大声呐喊,不给猴群歇息的机会。三日以后,猴群已筋疲力尽,准备冒死突围,人也做好了准备,开始“收网”。战斗整整进行了一个白天,黄昏时候,林子里渐渐平息下来,无数的死猴被敛在一起,各生产队按人头进行分配。
那天,有两个老猎人没有参与分配,他们俩为追一只母猴来到被砍伐后的秃山坡上。母猴怀里抱着它的小猴,背上背着抢救出来的另一只小猴,匆忙地沿着荒芜的山岭逃跑,最终爬上了空地上一棵孤零零的小树。母猴再无路可逃,它绝望地望着追赶到眼前的猎人,更紧地搂住了它的小猴。
他们看到母猴突然做了一个手势,两人一愣,只见母猴把背上的、怀里的小猴一同搂在胸前,喂它们吃奶。两个小东西大约是不饿,吃了几口便不吃了。这时,母猴把它们放在更高的树权上,自己上上下下摘了很多树叶子,把奶水一滴滴挤在叶子上,搁在小猴能够到的地方。做完了这些事,母猴缓缓地转过身,面对猎人,用前爪捂住了双眼。母猴的意思很明确:现在可以开枪了……
母猴的背后映衬着落日的余辉,一片凄艳的晚霞和群山的剪影,两只小猴天真地在树梢上嬉闹,全不知危险近在眼前。
猎人的枪放下了,永远地放下了。
他们不能对母亲开枪。
单选题 下面哪项不是人们为逮猴子采取的措施?
  • A.敲击响器
  • B.断绝水源
  • C.大声呐喊
  • D.伐光树木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两座山的树木几乎被伐光”,“人们在四周安营扎寨,时时地敲击响器,大声呐喊……”可知A、C、D是人们采取的措施;而B在文中没提到,所以选B。
单选题 一千多人捕杀猴子用了多长时间?
  • A.三整天
  • B.四整天
  • C.无数天
  • D.一个白天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战斗整整进行了一个白天,黄昏时候……无数的死猴被敛在一起”可知捕杀猴子用了“一个白天”。
单选题 两个老猎人为什么没有参与分配猴子?
  • A.不想要
  • B.没在场
  • C.没劳动
  • D.不忍心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有两个老猎人没有参与分配,他们俩为追一只母猴来到被砍伐后的秃山坡上”可知他们不在捕杀现场。
单选题 面对猎人,母猴没做下面哪项?
  • A.做了一个手势
  • B.喂猴子吃奶
  • C.摘下很多树叶
  • D.捂住小猴双眼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母猴突然做了一个手势”,“母猴把背上的、怀里的小猴一同搂在胸前,喂它们吃奶”,“上上下下摘了很多树叶子”,“(母猴)面对猎人,用前爪捂住了双眼”可知母猴没有捂住小猴双眼。
单选题 两个老猎人为什么最终没向母猴开枪?
  • A.角度不太合适
  • B.被母爱所感动
  • C.母猴动作滑稽
  • D.小猴天真可爱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最后一句“他们不能对母亲开枪”可知他们被母爱所感动而没有向母猴开枪。
单选题 那天傍晚,两位老猎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 A.高兴
  • B.沉重
  • C.惊奇
  • D.不满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文章最后“猎人的枪放下了,永远地放下了”和“他们不能对母亲开枪”可知其心情是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