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如果让你给八年级的学生执教这篇课文(用时一课时),你会怎么做呢?请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附:《三峡》课文 三峡 郦道元 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做一次三峡之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①选自《水经注疏》(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466或472—527),范阳涿(Zhuǒ)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②[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 ①[亭午]正午。 ②[夜分]半夜。 ③[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④[襄]上。⑤[沿]顺流而下。⑥[溯(sù)]逆流而上。 ⑦[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⑧[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⑨[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⑩[疾]快。 (11)[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 (12)[回清]回旋的清波。 (13)[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14)[飞漱(shù)]急流冲荡。 (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6)[晴初]天刚晴。(17)[霜旦]下霜的早晨。 (18)[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19)[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研讨与练习 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重岩叠 夏水 奔御风 素 绿潭 绝 峻茂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问答题 针对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课堂上有学生提出疑问:“乘奔御风”一句中的“奔”课本注解“指飞奔的马”,不好理解。“奔”不明明是一个动词嘛,怎么会是“马”呢?——如果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准备怎样给他们作解答呢?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我会从词性上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乘”“御”皆是动词,“风”为名词,因此所乘之物也应是名词,但“奔”却是动词,是马跑起来的动作和状态。用马“奔跑”的动作来代指马,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样写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语言上更加简洁,词语结构上更加对称,此外还十分形象生动,让读者在这个“奔”字之下,展开联想。构思出一幅真实的画面。
【答案解析】
问答题 下面画横线的“每至晴初霜旦……”一句历来为后人激赏,请你针对这句话设计一个课堂活动环节(比如朗读、讨论、提问等),并说明设计意图。……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环节一:“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句话历来为后人激赏,那同学们对这句描写有什么样的感触呢?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感受这一千古名句,注意要读准字音。 环节二:现在请我们同学毛遂自荐,站起来为大家示范朗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纠正字音)。 环节三:(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循序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本句句意,感受三峡不同的风光,进而体会作家的语言特色和该句的艺术特色) 提问一:从这一句中,同学们读出了什么?(教师引导:要学会抓关键词,比如“霜旦”,向我们点明了什么呢?) 提问明确:“霜”,点明了季节是秋天。 提问二:这句写出了三峡秋天的情景,那j峡之秋到底是哪番模样呢?跟我们日常所见之秋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这一句,思考这个问题。 提问明确:句意解读“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异常凄凉,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 环节四:区区二十多个字,作家就将三峡之秋展现在我们面前,并且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同学们说,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强不强?现在,就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说说在这一句中,你认为哪一处描写的最好?为什么?(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品味艺术特色的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 环节五:讨论明确,教师点评。
【答案解析】
问答题 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一则板书,并说明设计意图。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板书: 三峡 郦道元/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奔放美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清秀美 秋——悲寂凄凉——寂寥美 设计意图:将文中描绘的三峡特点以及不同季节中的三峡之况凸显出来,便于学生掌握、领会、感受和记忆。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