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为华东地区的一家上市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乙公司2013年至2016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1)2013年12月1日,乙公司购入一条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生产线售价为117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98.9万元;发生保险费2.5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2)2013年12月1日,乙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1.7万元,购入时确认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989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5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2013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13.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4)2014年12月31日,乙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乙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5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预计2019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2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问答题 编制2013年12月1日购入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借:在建工程 1172.5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98.9 贷:银行存款 1371.4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编制2013年12月安装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借:在建工程 16.7 贷:原材料 11.7 应付职工薪酬 5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编制2013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借:固定资产 1189.2 贷:在建工程 1189.2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2014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014年该生产线应计提折旧额=(1189.2-13.2)÷6=196(万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20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该生产线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100×0.9524+150×0.9070+200×0.8638+300×0.8227+200×0.7835=95.24+136.05+172.76+246.81+156.7=807.56(万元)。 而该生产线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782万元,可收回金额为两者中的较高者,所以该生产线可收回金额为807.56万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20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014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1189.2-196=993.2(万元)大于其可收回金额,故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993.2-807.56=185.64(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85.64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85.64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2015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015年改良前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807.56-12.56)÷5×6/12=79.5(万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编制2015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借:在建工程 728.06 累计折旧 275.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85.64 贷:固定资产 1189.2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201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改良后,生产线入账价值=728.06+122.14=850.2(万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2015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015年改良后该生产线应计提折旧额=(850.2-10.2)÷8×4/12=35(万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编制2016年4月30日出售生产线的会计分录。(答案中涉及“应交税费”科目,必须写出其相应的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016年4月30日该生产线账面价值=850.2-35×2=780.2(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780.2 累计折旧 70 贷:固定资产 850.2 借:银行存款 1170 贷:固定资产清理 780.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219.8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