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条件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可以排除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可能,从而对消除剥削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把每个劳动者的劳动和报酬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使每个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实现了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有利于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从而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2)按生产要素分配要求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分配社会财富。一般地说,投入资本得到利润,投入土地得到地租,投入劳动得到工资,投入资金得到利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通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实现的一种通行的分配方式。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既不能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也不能实行完全的按生产要素分配,而必须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形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由于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掌握了科学技术、拥有知识的劳动者创造价值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由于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就要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加强,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不断发育,从而使按生产要素分配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随之增大。由此可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离开了按劳分配,就离开了社会主义,否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就不是市场经济。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指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