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国家审计署沈阳特派办最近披露: “大学城” 建设实为政府行为, 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对土地的各项费、税、 出让金收入及大量银行贷款。
为解剖“大学城” 在建设中各个环节存在的普遍问题, 审计部门通过在 3 个“大学城” 、 19 所高校发放调查表, 获得了关键数据。
通过各项资金来源渠道占资金总额比例的分析, 审计组得出“大学城” 中各高校建设中计划投资银行贷款所占比重大, 而实际建设过程中, 对贷款依赖性更强。 并认为, “一阵风” 上马、 盲目建设“大学城” 的后果是出现“新一轮资产投资——闲置——不良资产” 的恶性循环。 审计组认为, “大学城” 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放贷银行对贷款使用跟踪监管不力的问题, 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对贷款制度进行清理整顿, 从源头防范金融风险。“大学城”总体规划中, 建设用地大多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
“大学城” 的建设在一些地方还享受到了特权。 审计组发现, 有的省、 市政府居然对“大学城” 免收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审计人员经过与国家制定政策部门及省、 市执行政策部门对有关法规反复研究讨论后发现,有关政策规定对新增建设用地的征地、 供地环节有所混淆, 圈内圈外界线不清。 因此审计部门建议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对文件造成的理解混乱和执行中的偏差, 给出明确的解释和界定, 并修订征收办法。
问题:

土地利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本案例所反映的“大学城” 现象, 有没有违反土地利用原则, 我们该如何防止?

【正确答案】

(1) 土地利用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土地利用管理的原则是指土地利用管理的指导思想, 是土地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从事土地利用管理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 土地利用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①公平与效益原则。 土地利用中的公平, 至少包括这样三层含义: 其一, 公平分配。 其二, 公众参与。 其三,机会平等。
②统筹兼顾原则。 必须用全局的观点看问题, 从国家的利益出发, 综合考虑各部门、 各行业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通过综合平衡形成最佳土地利用结构。
③节约和集约用地原则。 节约和集约用地的含义包括: 其一,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土地, 避免空、闲、 荒地; 其二, 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 避免多占少用、 早占晚用、 占而不用等土地浪费现象; 其三, 要做到优地优用, 避免优地劣用,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增加对土地的投入, 使单位面积土地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经济效益最大。
(2) 本案例所反映的大学城现象, 很明显违反了土地利用的原则, 造成了土地的浪费。
(2) 本案例所反映的大学城现象, 很明显违反了土地利用的原则, 造成了土地的浪费。
对于这种滥用土地造成土地破坏的现状,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止:
①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对于大学城的规划进行严格的限制和审核批准,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严格规定建设用地的征地、 供地标准, 审计部门应该加大对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
②对于大学城这种建设可以进行民众的公告, 增加社会的监督, 减少内部操作对土地造成的破坏。
③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换为非农用地的行为, 根据土地的性质, 做到优地优用, 避免土地的浪费。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