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传统的人际传播方式主要有二人谈话、书信往来、打电话等,互联网出现后,电子邮件、QQ、MSN聊天等人际传播方式大行其道,网络中人际传播越来越虚拟化。
(1)人际传播的特点
①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传播者不仅可以使用语言,而且能够运用体姿、表情、眼神、动作等多种手段来传达信息。
②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多种渠道和多种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这种特殊的情境会产生新的意义。
③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双方的信息授受以一来一往的形式进行,传受双方不断交换角色,随时根据对方的反应把握、修改、补充传播内容或传播方法。
④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非制度化主要指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是建立在自愿合意基础上的,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2)人际传播的虚拟化
人际传播的虚拟化就是人与人之间并不是面对面,而是通过手机、互联网等媒介进行信息的收授,具有不确定性、虚拟性。人际传播虚拟化导致本来可以面对面解决的问题,现在更多的依赖网络,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少了,发短信代替了打电话,MSN代替了面对面的交流。
①网络中人际传播的特点
网络传播超越大众传播正在于其互动性,网络传播的其他特点也是基于这种互动性。网络成功地把自己虚拟化,使得人们仿佛可以无屏障地在网络中直接同他人和现实世界交流。
a.网络聊天具有信息的流动与控制无中介、双向、传收双方自由平等参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特点。
b.网络聊天方式具有广泛性。人们可以不断地变换交流的对象,这些交流对象的来源广泛,基本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性。
c.网络传播形式虽不依赖口头语言,其聊天信息的文本和图本也可视为人际传播口头形式的延伸,传播形式基本是无组织的,内容以线性或非线性的方式呈现。
d.从传播的接收与限制看,网络传播形式是互动,反馈是即时的,虽然一定程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对方不在线或网络忙而无法接通),但机动性较强。
②网络中人际传播的虚拟化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具有许多传统面对面传播不具有的特点:匿名性,虚拟性,多重角色交互,不稳定的多样化和充分的自由原则。因此网络中人际传播是虚拟化的人际传播。
a.匿名性使得每个人可以用“化身”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与他人进行互动、选择的自由度高于真实世界许多。大多数情况下,网友如果不愿意继续沟通,可以随时中止,而没有太多的压力和包袱。人际传播的虚拟化使得这种传播更加自由、自信和自足,人们在虚拟的人际交流中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窗口中自由切换,选择不同的心境和兴趣。
b.人际传播的虚拟化允许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方面疏远了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在虚拟中与他人互动关系的逐渐建立,人们可以跨越时空障碍与生理限制,在虚拟空间实现一般不能达到的人际传播功效。
c.网络中人际传播的虚拟化也是传受双方探索新的身份认同的过程,以网络隔离为基础,经南网络联结功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塑造自己的新身份认同,进而称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
③虚拟化的人际传播的社会化功能
传统的人际传播的一大功能便是强调在个人社会化中的作用,人际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对个人人格的形成、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的接受等,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人际传播的虚拟化完全可能造成人们认知上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混淆,有些人借着在虚拟世界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在真实世界更加顺利地生活,也有人以网络上的人际传播驱逐了真实世界的人际交流,追求虚拟空间带来的人际关系的满足,逃避真实世界生活的压力,患上“网络沉迷症”。
(3)应对人际传播虚拟化
①人际传播虚拟化的利弊
虚拟的环境下,人们的心态更接近本我,减少了现实社会给人们的身心造成的压力。但也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有些人一旦投身网络关系后,会有意识的减少对他人的同情心和怜悯,因为他们不能辨别真假,但这也使一些真正有问题并希望通过网络求助的人丧失了得到援助的机会。所以网络除了对人际关系有一定益处之外,也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误传和欺骗。
②应对人际传播虚拟化
网络造成的人际传播的虚拟化既有有利的方面,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在正确利用网络虚拟人际传播有利一面的同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减少它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作为网络媒介控制主体的政府、行业组织、网络媒介内部管理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从技术、规范、道德各个层面上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过滤,加强“把关人”的影响力。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