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68岁,患2型糖尿病16年,长期服用格列本脲,10mg/d。查体:血压148/90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眼底镜检查见视网膜有少量棉絮状渗出。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6.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5mmol/L,BUN6.0mmol/L,Scr154μmol/L。尿常规示尿蛋白(-),尿糖(+)。
单选题     该病人长期使用格列本脲,最常见的副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单选题     目前,该病人糖尿病的治疗应选用______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单选题     为控制病人血压,治疗应首选______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①格列本脲属于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半衰期长,作用时间长达16~24小时,使用后易产生低血糖反应,皮肤过敏反应少见。胃肠道反应和乳酸性酸中毒都是双胍类降糖药的常见副作用。②本例合并有视网膜和肾损害,即糖尿病合并了并发症,故应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③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者应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单选题   蛋白质合成后的靶向输送过程中,能识别信号肽的物质是______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蛋白质在细胞质合成后,必须在信号序列的引导下靶向输送至细胞的特定部位才能发挥作用。细胞内分泌蛋白质的合成与靶向输送同时发生,其N-端存在由数十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序列,称为信号肽。在游离核糖体上,信号肽位于N-端首先被合成,随后被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并结合,SRP结合到核糖体上。内质网膜上有SRP受体,可结合SRP,形成SRP-核糖体复合物被引导至内质网膜上进行蛋白质合成。最后SRP脱离信号肽和核糖体,肽链继续延长直至完成。
单选题   可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的胃液成分是______
    A.胃酸
    B.胃蛋白酶
    C.内因子
    D.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①胃酸进入十二指肠后,可促进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的释放,进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②胃蛋白酶的作用是消化水解蛋白质,内因子的作用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和黏液共同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黏膜免受胃内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攻击。
单选题   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最重要的鉴别要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①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内容物从腹股沟管突出,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腹股沟直疝是指疝内容物从直疝三角突出,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这是手术中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最重要的鉴别要点(B)。②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均可嵌顿、均可还纳,故不答AD。疝块外形不是斜疝和直疝最重要的鉴别要点。
单选题   将RNA转移到硝基纤维素膜上的技术称为______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印迹技术是指将在凝胶中分离的生物大分子转移(印迹)或直接放在固定化介质上并加以检测分析的技术。目前这种技术已广泛用于DNA、RNA、蛋白质的检测,分别称为DNA印迹技术(Southern印迹)、RNA印迹技术(Northern印迹)、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印迹)。
单选题   男性儿童,左肘摔伤急诊就医,经X线片诊断为左肱骨髁上骨折。小夹板外固定后,前臂高度肿胀,手部青白发凉,麻木无力。若不及时处理,其最可能的后果是______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①前臂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好发部位。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由于近折端向前下移位,极易刺破肱动脉,加上局部组织严重肿胀,可造成骨筋膜室压力增高,远端肢体血运障碍,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若处理不当将发生缺血性肌挛缩。患者左肱骨髁上骨折,前臂高度肿胀,手部青白发凉,说明存在血运障碍,应诊断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其严重并发症为缺血性肌挛缩。②缺血性骨坏死多见于股骨颈骨折。骨化性肌炎也称损伤性骨化,多见于关节扭伤、脱位、关节附近的骨折。关节僵硬多为患肢长时间外固定所致。
单选题   在心动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正常成年人的心率为75次/分,每个心动周期持续0.8秒。其中,心房收缩期持续约0.1秒,等容收缩期持续约0.05秒,心室射血期持续约0.25秒,心室充盈期持续约0.33秒。
单选题   糖异生、糖酵解、尿素和酮体合成都可发生于______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进行糖异生的主要器官是肝、肾,正常情况下肾糖异生能力仅为肝的1/10。糖酵解的主要器官是脑、肌肉、肾、红细胞等。尿素合成主要在肝中进行,肾及脑等其他组织也可合成尿素,但合成量甚微。酮体合成主要在肝,但肾也可少量合成。
单选题   女性,40岁。四肢皮肤反复瘀斑1年。查体:肝脾肋下未触及。外周血Hb110g/L,WBC5.5×109/L,Plt60×109/L。骨髓检查:粒系、红系发育基本正常,巨核细胞增多。最可能的诊断是______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病人四肢皮肤反复瘀斑,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检查粒系和红系发育正常,巨核细胞增多,应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外周血三系减少,骨髓三系发育不良,巨核细胞减少,与本病不符。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和脾功能亢进症均表现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与本病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