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1.(1)断面监测:①对照断面。反映进入本地区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设置在进入城市、工业区废水排放口的上游,基本不受本地区污染的影响处。②控制断面。主要反映本地区排放的废水对河段水质的影响,其位置应设置在排污区(口)的下游,污染物与河水能较充分混合处。根据河段的污染源分布和废水排放情况,可设置一至数个控制断面。控制断而与废水排放口的距离应根据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河水流量和河道水力特征确定。③消减断面。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情况。设置在控制断面的下游,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显著下降处。
(2)采样监测:①采样断面的方法与要求:城市或工业区河段,应布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污染严重的河段可根据排污口分布及排污状况,设置若干控制断面,控制的排污量不得小于本河段总量的80%;本河段内有较大支流汇入时,应在汇合点支流上游处及充分混合后的干流下游处布设断面;出入境国际河流、重要省际河流等水环境敏感水域,在出入本行政区界处应布设断面;水质稳定或污染源对水体无明显影响的河段,可只布设一个控制断面;河流或水系背景断面可设置在上游接近河流源头处,或未受人类活动明显影响的河段;水文地质或地球化学异常河段,应在上、下游分别设置断面;供水水源地、水生生物保护区以及水源型地方病发病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应设置断面;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上游1000m处应布设断面;重要河流入海口应布设断而;水网地区应按常年主导流向设置断面;有多个岔路时应设置在较大干流上,控制径流量不得少于总径流量的80%。②采样垂线和采样点布设的方法与要求:河流(潮汐河段)采样垂线的布设应符合表1的规定,主要出入口上、下游和主要排污口下游断面,其采样垂线按表1规定布设;河流采样垂线上采样点布设应符合表2规定,特殊情况可按河流水深和待测物分布均匀程度确定。③河流采样频次和时间的确定要求:长江、黄河干流和全国重点基本站等,采样频次每年不得少于12次,每月中旬采样;一般中小河流基本站采样频次每年不得少于6次,丰、平、枯水期各2次;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段,采样频次每年不得少于12次,每月采样1次,在污染河段有季节差异时,采样频次和时间可按污染季节和非污染季节适当调整,但全年监测不得少于是12次;供水水源地等重要水域采样频次每年不得少于12次,采样时间根据具体要求确定;潮汐河段和河口采样频次每年不得少于3次,按丰、平、枯三期进行,每次采样应在当月大汛或小汛日采高平潮与低平潮水样各一个,全潮分析的水样采集时间可从第一个落憩到出现涨憩,每隔1~2h采一个水样,周而复始直到全潮结束;河流水系的背景断面每年采样3次,丰、平、枯水期各1次,交通不便处可酌情减少,但不得少于每年1次。
{{B}}表1 江河采样垂线布设{{/B}}
|
水面宽(m) |
采样垂线布设 |
岸边有污染带 |
相对范围 |
<50 |
1条(中泓处) |
如一边有污染带增设1条难线 |
|
50~100 |
左、中、右3条 |
3条 |
左、右设在距湿岸5~10m处 |
100~1000 |
左、中、右3条 |
5条(增加岸边两条) |
岸边垂线距湿岸边陲5~10m处 |
>1000 |
3~5条 |
7条 |
|
{{B}}表2 采样点布设{{/B}}
|
水深(m) |
采样点数 |
位置 |
说明 |
<5 |
1 |
水面下0.5m |
a.不足1m时,取1/2水深。 b.如沿垂线水质分布均匀, 可减少中层采样点。 c.潮汐河流应设置分层采样点 |
5~10 |
2 |
水面下0.5m,河底上0.5m |
>10 |
3 |
水面下0.5m,1/2水深,河 底以上0.5m |
|
2.桥下部结构物施工对长江江段水环境及野生保护动物和保护鱼类的影响评价。
3.交通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严重时甚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噪声可使学习工作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下降,在特定条件下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另外,交通噪声还会影响到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如交通噪声影响严重的房地产、工厂等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噪声还直接影响到公路周围的土地价值。
4.根据本工程和工程设计的车流量、车速等条件,选用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道路交通预测模式进行预测。地面任何一点的环境噪声是线声源传至该点时的噪声能量与该点背景噪声能量叠加。
5.对本大桥的桥型、塔高、色彩等与周围景观敏感点,特别是与迎江寺内的振风塔的景观协调行进行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