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给定资料”中反映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总字数800~1000字。
【正确答案】
让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

地产商毁遗址建住宅、清代书院遭强拆……当前我国“毁旧址盖新居”等大肆破坏传统文物建筑的事件频频见诸各大媒体。文物是历史的承载,这些事件既引发了社会大众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广泛关注,更激起了人们对“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存文化”的热议。
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人对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甚至错误地认为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就是城市的现代化,而传统建筑、文物则成了经济发展的障碍。一些古老街区、历史建筑被破坏殆尽,消失在自诩文明的现代人面前。实际上,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二者是彼此依托、相互推动的。一方面,只有在不断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文物保护才有可靠的资金和技术保障;另一方面,文物保护工作的落实,也有利于提升地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经济发展能否长盛不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教育是否发达。
因此,政府既要跳出“为保护而保护”的狭隘理念,又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而应努力寻求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平衡点,让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
政府要提高认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对当地文物的保护。地方政府努力改变地域环境、全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做法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经济建设中也必须着力保护地上和地下的文物。尤其在进行诸如市场开发、城镇建设时,须在文物保护部门的监督协助下进行,以免在建设中破坏损毁文物遗存。同时,要提高决策者、建设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文物及其利用价值的认识,这是既保证经济建设又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
政府要加强管理,适“度”对文物进行开发和利用。抓好科学制定文物保护开发的规划工作,科学制定出高质量的文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短期、中期及长远规划目标。加大经费投入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的开发与利用。制定相关政策,通过合资、合作、参股、租赁等形式,形成“政府引导、多方融资”的多元化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投融资机制。坚持“谁开发、谁受益、谁维修、谁保护”的原则,将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推向市场。
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对于一个地方来说,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着眼于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并用以指导和推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