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

认真阅读材料,就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______

【材料】

近日,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推出的年度经济调查活动,面向全国104个城市和300个县,调查了10万个中国家庭的经济主张。调查结果显示,54%的受访者表示住房难是最大的烦恼。

住房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即便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一样存在住房难的问题,所以才有众多国家的各种对策。美国住房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建造低收入者住得起的房子;二是通过担保贷款、提供租金补贴以及实行租金优惠券计划等帮助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同时政府还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对拥有自己住房的家庭

减免所得税和财产税,凡家庭收入未达到所在地区家庭平均收入80%者,可以申请住房补助。

但中国的住房难问题在目前尤为突出。一是因为中国住房需求正处于旺盛期。中国居民住房人均水平本来就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住房需求因此格外旺盛。一位叫奎格利的美国经济学家曾做过一个住房需求弹性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典型住房需求收入弹性为0.5~0.6之间。这就是说,在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倍,将直接导致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增长50%~60%。二是因为中国高储蓄率带来投资型弹性需求。我国经济持续增长30多年,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4万元人民币。居民储蓄缺少释放的出口,居民购房的投资性需求因此也呈刚性。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失衡,决定了中国住房难的问题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几千年来,中国老百姓一直视“住有所居”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衣食住行,就是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当衣食不成问题之时,房子自然会成为重中之重。可现在,当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质量稳步提高之时,老百姓却突然发现,自己最看重也最不可缺少的房子竟然买不起,或者花尽一生的积蓄也难以还清房贷,这能不使人痛苦吗? 所以,“住房难”成“最大的烦恼”,

既是中国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却也是中国普通百姓生活保障尚存缺憾的体现。

  • 1、
【正确答案】 1、

稳定房价保障民生

“居者有其屋”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意,但随着近年来住房制度的改革,

房价却一路攀升,远远超出了人民群众的购买能力范围。绝大多数人只能望“楼”兴叹,“居者有其屋”的理想渐行渐远。

房价畸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人民群众对此反响很大,引起了上至中央、下至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温家宝同志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自己知道“蜗居”的滋味,承诺在任期内控制好房价,表现了中央对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关怀;在2010年两会上,“房价畸高”成了各界委员的焦点议题,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力图突破房价迷局。在我国,造成房价畸高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既有政府监管不到位,又有房地产业不成熟等。房价畸高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

稳定房价,事关民生,事关稳定,事关社会的健康发展。针对目前的房价畸高问题,我们要从发展的角度,群策群力,稳定房地产市场。

首先,要完善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各项经营活动有法可依,坚决打击炒房、捂盘、投机等非法行为,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要切实履行政府的监管责任,贯彻问责制,责任到人,对以权谋私的政府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加大执法力度,健全土地监管制度,改变当前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做到政府不与民争利,努力降低房产成本。

其次,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中、小户型和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的开发建设和稳定发展,鼓励二手房交易和住房租赁的发展,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变革房地产市场中的国营和民营比例,使市场机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作用。

再次,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改革传统观念。一方面,使群众了解政府调控房价的政策措施,明白政府整顿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健全配套设施建设,促使群众缓和“结婚房”“学区房”“择校房”“健康房”等消费心理和行为,稳定房地产市场。

最后,要建立稳定房价的长效机制。房地产市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房价科学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及竞争机制,又不能放弃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一定要将房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相信经过政府的大力整顿,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必然会向着和谐、稳定的方向前进,房价畸高问题也会逐步缓解,“居者有其屋”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