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

材料 1
成绩非常优秀, 每科成绩都接近满分。 进入初中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 晓丽看着成绩单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语文 80 分, 英语 82 分, 数学竟然只有 75 分, 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考的这么差。
班主任刘老师看到后看到晓丽伤心的样子, 找她谈话: “晓丽, 你怎么啦? ” 小丽一边哭一边说: “老师, 我考的太差了 , 才考这么点分, 好难过, 我好怕爸妈会骂我, 我也好怕他们失望。 ”
刘老师递了 一张纸巾给小丽, 继续问道: “这个成绩和你的预期差很多, 是吗? ” 晓丽擦了 擦眼泪说: “是的, 以前考试都是 98 分以上, 95 分以下的成绩都很少有, 可是这次才考了 80 多分, 而且数学……” 提到数学, 晓丽变得更加伤心了 。
刘老师接着说: “可是, 初中要考 90 分以上, 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像小学那么容易了 , 知道吗? ”
晓丽想了 想说: “我知道初中更难了 , 我爸妈也跟我说过, 所以到了 初中以后, 我比以前更努力了 , 上课很专心, 作业也很认真的完成了 , 只是有的时候老师讲的太快了 , 我听不太懂, 有的作业也不知道对错。 就算这样, 也不会考的这么差。 ”
“那你知道班上其他同学是怎么学习的吗? “刘老师继续问。晓丽有些落寞, “我觉得他们都好厉害, 好像没怎么努力, 还考的比我好。 ”
“你觉得那么认真的同学, 真的不许不努力就能考的很好吗? 还是你还没有发现他们是怎么努力的? ” 刘老师试着引导小丽去思考。晓丽想了 想, 说: “我听说, 他们晚上都会额外的做一些练习题,还会提前预习, 课后复习。 ” 她低下头接着说: “刘老师, 其实我在班里没什么朋友, 我觉得和他们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 我还是喜欢和小学的同学玩儿。 ”
听到这儿, 刘老师认为晓丽还没有完全融入和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她决定继续耐心的和晓丽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材料 2
胡彬以优异的成绩, 进入某示范高中。 不久后, 他就发现所在班级的同学之间, 竞争激烈, 大家总是各学各的, 班主任也更加偏爱成绩好的学生。 在高手淋漓的班级里, 他再也没有那么容易脱颖而出了 , 在新的环境里, 他感觉越来越孤单, 喜欢上了 网络游戏。 在学校, 他能够经常说话的, 只有隔壁班一位从同一个中学考来的女同学, 由于经常接触, 两个人逐渐产生了 好感, 每天一起上学, 放学。回家后, 也经常用手机联系。
到了 高(一) 上学期末, 胡彬的成绩急剧下滑, 班主任董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 把胡彬的情况告诉了 他的家长。 家长与董老师协商之后, 采取了 如下措施: 一是和隔壁班班主任及家长联系, 阻止两个人早恋, 二是针对胡彬薄弱科目 ; 请家教利用周末时间进行辅导;三是针对胡彬严加管教, 控制其上网, 并要求他每天放学必须按时回家。
某天早上, 胡彬没有来上学, 董老师给他妈妈打电话询问情况, 得知前一天放学后, 胡彬跟那个女同学玩到很晚才回家, 父母非常生气。 胡彬回家后被骂了 一顿, 并被没收了 手机。 这些做法引起了 湖滨的强烈反抗, 他还砸了 家里的东西, 还差点儿跟父母动起手来,愤怒之下摔门而出……
材料 3
高一(3) 班班主任肖 老师发现, 最近班里有一些同学总是聚在一起互相吐槽自己怎么不开心, 并时常将“无聊” “郁闷” “压力大” 变成口 头禅和不学习的借口 , 甚至还有同学把“自残” 的伤疤拿出来给大家看, 似乎在“炫耀” 自己的悲伤, 毫不掩饰自己的行为, 反而引起反而引以为荣。
在一次全区教师培训交流活动中, 肖 老师就此问题与其他学校的老师进行探讨, 发现其他学校的学生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比如: 某学校一个学生因为熬夜玩手机, 不上学, 在爸妈强制没收手机之后,却向爸妈喊出: “如果不给我手机, 你们就再也看不到我这个儿子……” 
在另外一个学校, 有些学生因为期末考试成绩差, 就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臂、 身体, 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还有的学校的学生, 因为向自己喜欢的同学表白被拒而茶饭不思, 出现自虐的倾向……这些现象让肖老师感到困惑——为什么孩子你不顺心就轻易伤害自己呢。

问答题

请针对材料 1 中刘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要求: 全面准确, 条理清晰, 字数不超过 250 字。

【正确答案】

刘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
(1) 刘老师发现晓丽的情绪问题并及时开导, 言谈过程中细致耐心,践行了 关爱学生的师德要求, 也没有只关注考试成绩, 更关注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 做到了 教书育人。
(2) 刘老师了 解晓丽的想法, 循循善诱, 引导晓丽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使用了 说服教育的德育方法, 体现了 疏导性德育原则; 遵循了知情意行共同发展的德育规律。
(3) 刘老师对晓丽的帮助与教育做到了 因材施教。 用发展的眼观看待学生, 践行了 “以人为本” 的学生观,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践行了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
故, 刘老师的做法正确。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结合材料, 分析学段衔接阶段学生容易出现适应性问题的主要原因。
要求: 全面准确, 条理清晰, 字数不超过 300 字。

【正确答案】

(1) 教师与教学方面: 班集体没有及时组建, 学生比较孤单, 材料一中晓丽“还是喜欢和小学同学玩” ; 材料二中的老师不平等待生,“更加偏爱成绩好的学生” , 学生在班级得不到关爱, 产生不良情绪。 材料一中的老师“讲的太快了 ” 学生跟不上; 作业没有及时反馈给学生, 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进步情况。
(2) 学生方面: 课业压力比较大, 导致消极情绪滋生。 晓丽在小学属于优等生, 又害怕父母失望、 责骂, 没有保持恰当的学习动机,也没有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 材料三中的学生则自暴自弃, 甚至轻生。 同时初中生、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教师应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3) 客观方面, 上级学校的学习难度加大也是适应困难的原因之一。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结合材料谈谈老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应对挫折?
要求: 措施得当, 条理清晰, 字数不超过 400 字。

【正确答案】

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又有着深刻意义的主题, 教师交给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方法十分必要。
(1) 创设合适的情景和机会, 让学生挑战困难, 体验挫折, 丰富学生的情绪感受, 培养正确面对挫折的态度。 材料一、 二中的学生多是本身成绩优异、 之前的学业都很顺利, 少受挫折, 面对挫折是才惶恐且无所适从。
(2) 教给学生面对挫折时, 合理的宣泄情绪的方法。 挫折往往会伴随伤心、 难过、 挫败感强烈等情绪, 适当的情绪宣泄对于学生恢复情绪稳定是十分必要的。
(3)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 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给学生面对挫折时不要像材料三种的学生那样, 不自暴自弃、 自我毁弃的强大内心保证。
(4) 教给学生面对挫折和失败, 理性分析问题、 寻求合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方法和策略的技巧。 理性的分析和有效的问题解决是最终走向成功, 战胜挫折的保证。
此外, 有效借助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同伴群里的力量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也十分必要。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