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除了作为主体的公有制外,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形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了在分配上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是指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作为唯一的尺度来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一场深刻革命,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可以将劳动者的劳动和报酬联系起来,起到激励劳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作用。按劳分配实现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从而调动劳动积极性。
资本、技术、信息、土地等生产资料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到投入要素的作用,是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它们和劳动者的具体劳动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各种各样不同的使用价值。同时,它们自身的价值转移到生产的商品中去。它们是人类劳动的载体,为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没有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是不可能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其所有者必然要求取得相应的报酬。按照投入要素的多少进行分配,这叫按生产要素分配。
确立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可激励生产要素投入者投入的积极性,可激励生产要素使用者节约的积极性,有利于生产要素向更有效的领域流动,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加快,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集约增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非公经济和私人投资部门的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也需要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收入分配制度的进步。在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生产要素按边际生产力获得回报,是利润最大化的必然要求。随着科技进步,知识、技术、管理、创新等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被视为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的延伸,强调这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并不影响按劳分配的原则,而是收入分配制度的进步。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的重要途径。允许技术入股和投资分红,可以刺激发明创造,鼓励投资,通过发明创造和资本积累获得财富,有利于壮大中产阶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应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应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企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应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在内的生产要素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也就是说,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资本、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并行不悖的,二者相结合,既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有利于调动所有资源的积极性,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动员起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基于上述分析,群众将各类财产作为生产要素提供给生产者,这些生产要素按贡献获得财产性收入是合理的。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