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历史背景
明治维新初期的日本,由于幕府将军制被废除,天皇权力大大加强,不受制约。倒幕有功的藩阀势力占据了政府的要津,形成藩阀专权的局面。部分士族知识分子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有强烈的参政要求。此时,国会未立,宪法未定,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没有话语权,而外部还有西方列强的威胁。1874年,在“征韩”问题上被排挤下野的参议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等人联名上书天皇,建议设立民选议院,从而拉开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帷幕。
(2)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性质
日本自由民权运动是日本士族知识分子领导的群众性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是日本明治初期发生的以反对专制政治、争取民主自由权利为主旨的政治运动。其内容包括要求开设国会、制定宪法、减轻地税、确立地方自治和修改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
(3)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影响
①产生了日本最早的政党。在请愿运动中,板垣退助等人创建了“自由党”,更温和的民权派随后也建立了“立宪改进党”。这是日本最早的近代意义的政党。
②建立了地方代议机构,奠定了地方自治的基础。
1879年,明治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了初步改革,设立了由选举产生的府县会议。府县会议享有地方立法权及决定地方税收和财政预算的权利。作为地方代议机构的府县会议的建立,奠定了地方自治的基础,为将来在中央建立代议制做了准备。
③迫使天皇政府走上立宪道路,有条件地给予民众选举权。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制定完成,翌年,政府实行了第一次国会选举,帝国议会正式开设。此后,政府与政党之间的对立被带至议会。尽管大日本帝国宪法把臣民的权利定义为是由天皇赐给臣民的“恩惠的权利”,并限制在法律之规限内,但毕竟是天皇政府走上立宪道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