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
审稿题:审读短稿,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
出版活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与人类文明同时出现的,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出版活动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一方面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又对社会的文化发展发挥决定性影响。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所以,编辑、复制、发行构成了开展出版活动的充分条件。编辑是指创作、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复制是指以各种方式根据出版物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相同的物质产品的活动;发行活动由发行商发起,是通过某种方式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
作品是开展出版活动的前提。所谓“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所有种类的作品都能作为出版活动的前提。
作品一旦出版,就成为出版活动的成果——出版物。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消费者购买出版物,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出版物的使用价值既可能产生正面社会效用,也可能产生负面社会效用。优秀的出版物,具有正面社会效用,它的使用价值较大;而荒诞、淫秽的出版物,对某些人来说也有不小的使用价值,但这种使用价值是人们灵魂的腐蚀剂,具有负面社会效用。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甚至对立。只有那些既能取得经济效益,又能产生社会效益的出版物,才是优秀出版物。这就要求出版单位兼顾“两个效益”,坚持“质量第一”,保证不出坏书、不出亏损书。
出版单位开展出版活动,还需要开发、利用各种出版资源。出版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其中,只有信息资源具有出版业的特点,是出版单位需要重点开发的对象。
【正确答案】(1) 对社会的文化发展发挥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不是决定性影响。
(2) 构成了开展出版活动的充分条件→编辑、复制、发行只是开展出版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3) 编辑是指创作、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编辑活动不包括创作作品。
(4) 根据出版物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相同的物质产品→复制是根据作品内容,而不是根据出版物内容。
(5) 发行活动由发行商发起→发起发行活动的是出版单位,而不是发行商。
(6) 所有种类的作品都能作为出版活动的前提→并非所有种类的作品都能作为出版活动的前提,如建筑作品、模型作品就不能作为出版活动的前提。
(7) 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消费者购买出版物,主要是满足精神生活需要。
(8) 只有那些既能取得经济效益,又能产生社会效益的出版物,才是优秀出版物→是否取得经济效益不是优秀出版物的必要条件,一些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出版物不一定产生经济效益。
(9) 保证不出坏书、不出亏损书→出版单位并非绝对不能出亏损书。
(10) 只有信息资源具有出版业的特点,是出版单位需要重点开发的对象→除了信息资源,人才资源也具有出版业的特点,出版单位也需要重点开发。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