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焊接缺陷:焊缝金属裂纹
形成原因:
(1)焊缝熔深比较大;
(2)焊道太窄(特别是角焊缝和底层焊道);
(3)焊缝末端处的弧坑冷却过快;
(4)焊炬角度不对。
防治措施:
(1)增大电弧电压或减小焊接电流,以加宽焊道,减小熔深;
(2)减慢行走速度,以加大焊道横截面;
(3)采用衰减控制,以减小冷却速度;适当地填充弧坑;在完成焊缝顶部;焊接时采用分段退焊法,直至结束;
(4)改变焊炬角度使电弧力推动金属流动。
焊接缺陷:未熔合
形成原因:
(1)焊缝区表面有氧化膜或锈皮;
(2)热输入不足;
(3)焊接熔池太大;
(4)焊接技术小合理;
(5)接头设计不合理。
防治措施:
(1)在焊接之前清理全部坡口面和焊缝区表面上的轧制氧化皮或杂质;
(2)提高送丝速度和电弧电压,减小焊接速度;
(3)减小电弧摆动,以减小焊接熔池;
(4)采用摆动技术时应在靠近坡口面的熔池边缘停留,焊丝应指向熔池的前沿;
(5)坡口角度应足够大,以减少焊丝伸出长度(增大电流),使电弧直接加热熔池底部;坡口设计为J形或U形。
焊接缺陷:未焊透
形成原因:
(1)坡口加工不合理;
(2)焊接技术不合理;
(3)热输入不合适。
防治措施:
(1)接头设计必须合理,适当加大坡口角度,使焊炬能够直接作用到熔池底部,同时要保持喷嘴到工件的距离合理;减小钝边高度;设置或增大对接接头的底层间隙;
(2)使焊丝保持适当的行走角度, 以达到最大的熔深;使电弧处在熔池的前沿;
(3)提高送丝速度,获得较大的焊接电流,保持喷嘴与工件的距离合理。
焊接缺陷:熔透过大
形成原因:
(1)热输入过大;
(2)坡口加工不合适。
防治措施:
(1)减小送丝速度和电弧电压,提高焊接速度
(2)减小过大的底层间隙,增大钝边高度。
焊接缺陷:蛇形焊道
形成原因:
(1)焊丝仲长过量;
(2)焊丝的矫直机构,调整不良;
(3)焊丝嘴磨损严重。
防治措施:
(1)保持适合的焊丝伸长量;
(2)仔细调整;
(3)更换新焊丝嘴。
焊接缺陷:飞溅
形成原因:
(1)电弧电压过高或过低;
(2)焊丝与工作清理不良;
(3)焊丝不均匀;
(4)焊丝嘴磨损严重;
(5)焊机动特性不合理。
防治措施:
(1)根据焊接电流仔细调节电压,采用一元化调节焊机;
(2)焊前仔细清理焊丝及坡口处;
(3)检查压丝轮和送丝软管(修理或更换);
(4)更换新焊丝嘴;
(5)对于整流式焊机应调节直流电感,对于逆变式焊机须调节控制回路的电子电抗器。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