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1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 ——习近平2016年12月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材料2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习近平2014年10月23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宋.欧阳修:《魏公卿上尊号表》
问答题
治理国家、治理社会为什么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方面,这是由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的;另一方面,无论是从地位、作用还是实现途径看,法治和德治都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首先,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其次,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必须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而法律难以规范的领域,道德可以发挥作用。最后,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法律可以践行惩戒西不过,应当明确,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而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如何认识法治和德治在作用和实现途径上的区别?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首先,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都具有必须遵守的性质,但约束作用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不同,行为人违反两种规范以后承担的后果也不相同。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预防作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德治发挥作用要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 其次,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实行法有禁止不得为,体现的是规则之治。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以价值、精神和理念等形式表现出来,引导人们自觉地在行动上符合道德才可为,违反道德不可为。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