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5日江苏省苏州市初中历史学科面试真题)
1.题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内容: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 向城市。1984年 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 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制度。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 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 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 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基本要求:
(1)重难点突出。
(2)围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设置启发性提问。
(3)板书清晰明了。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PPT上展示一段30年前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请学生阅读并思考:这段话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学生阅读后,可以得出:职工工作积极性低。
教师过渡:为什么当时的企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面对此种境况,国家会做出什么调整呢?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展示史料请学生继续思考导入中的问题:为什么当时的企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 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 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 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学生阅读后,教师总结:主要是经济体制僵化,政企不分,吃大锅饭;企业没有自主权,职工积极性不高。
教师设置情境: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面对这种情况,你会做出什么改变呢?
学生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此时,改革在农村已经取得成效,为继续改革打下了基础,面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应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二)展开
过渡:那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何时展开的?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并扮演历史记者对当时的情况进行报道: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三)内容
过渡: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那么其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归纳,之后教师总结: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最后教师进一步强调: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四)结果和影响
教师设置情境“小小电影院”,播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的视频,请学生观看并思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出现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观看视频后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其改革的背景进行思考,最后师生共同归纳: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最后,教师设置“畅所欲言”的环节,请学生结合现代中国的发展谈一谈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
学生对比改革前后农村和城市的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保证。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回顾本节课所学。
2.作业:办一期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题的手抄报,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一: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1)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答辩题目二:你是如何落实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
我设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学生通过对比改革前后农村和城市的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保证。
首先,通过展示史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企业的发展状况,之后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后企业及中国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其次,设置“畅所欲言”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强烈对比,对这一政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落实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