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水中胶体颗粒稳定性叙述中,正确的是哪几项?
[解析] 《给水工程》 天然水体中的胶体颗粒或细小悬浮物粒径在0.01~10μm之间时,会发生布朗运动。受到水分子和其他溶解杂质分子的布朗运动撞击后,也具有了一定的能量,处于动荡状态。这种胶体颗粒本身的质量很小,在水中的重力不足以抵抗布朗运动的影响,故而能长期悬浮在水中,称为动力学稳定。如果是较大颗粒(d>5μm)组成的悬浮物,它们本身布朗运动很弱,虽然也受到其他发生布朗运动的分子,离子撞击,因粒径较大,四面八方的撞击作用趋于平衡。
水分子和其他溶解杂质分子盼布朗运动既是胶体颗粒稳定性因素,同时又是能够引起颗粒运动碰撞聚结的不稳定因素。在布朗运动作用下,如果胶体颗粒相互碰撞、聚结成大颗粒,其动力学稳定性随之消失而沉淀下来,则称为聚集不稳定性。
A正确。
胶粒表面扩散层中反离子的化合价高低,直接影响胶体扩散层的厚度,从而影响两胶粒间的距离大小。显然,反离子化合价越高,观察到凝聚现象时的反离子浓度值(即临界凝聚值)越低。反离子浓度值越低,越容易聚结,B错误。
天然水体中胶体颗粒虽处于运动状态,但大多不能自然碰撞聚集成大的颗粒。除因含有胶体颗粒的水体黏滞性增加,影响颗粒的运动和相互碰撞接触外,其主要原因还是带有相同性质的电荷所致。
一般认为无机黏土憎水胶体的水化作用对聚集稳定性影响较小。但对于有机胶体或高分子物质组成的亲水胶体来说,水化作用却是聚集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C和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