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拟建一全长210km双向4车道高速,使A城与现有高速路相连接,沿线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部分地段为山岭重丘区、山间盆地、河流阶地等。
按照工程可行性研究,公路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26m,平均路基高4.5m;公路跨越X、Y、Z3条河流,建设3座大型桥梁;在山岭重丘区开凿6条隧道,总计长5km;公路在出城A后沿X河左岸逆流敷设路段,长度20km,X河为城A饮用水水源。公路通过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预防区分别为30km、15km和50km。
公路工程土石方总量1900万m3,设取土场26处,弃渣场36处。全线需征地1540hm2,其中耕地724hm2,林地690hm2,其他126hm2
初步了解,局部路段的评价范围内有二级保护植物,跨越少许的大型桥梁与下游某县城地块15km。该河流为县城主要水源。
沿线评价范围内有村庄、学校8处敏感点,其中1所中学处于公路东侧。临路两栋平房敏感点距公路中心线约90m。
问答题 简要说明二级保护植物调查应给出的结果。
【正确答案】(1)给出二级植物种类名称、生物特性、分布及保护现状。 (2)二级植物与路由的空间位置关系(分布图)、面积或株数。
【答案解析】[解析] 在本书2013年版中,我们给出了以下参考答案:①应给出此二级植物的名称、自然生境条件(地形地貌、海拔高度、土壤、坡度、水分条件等);②给出二级植物的生活型、植株高度,在群落中的成层与排序情况、密度、覆盖度,单位面积生物量,优势度及物种重要值等;③给出植物分布及覆盖度图、生物量图。这两种参考答案的主题意思基本一致。但这次给出的参考答案显然更简明。考试时就应如此答题。但是,如果考试时间对该保护植物进行样方调查,应调查哪些内容,则应该答得更详细一些。当然,一级保护植物也需要做以上调查。植物调查关注样方,需要清楚样方如何设置,调查哪些内容或样方调查表包括哪些内容。
问答题 简要说明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应给出的结果。
【正确答案】(1)现有的土壤侵蚀模数。 (2)土壤侵蚀面积。 (3)水土流失原因。 (4)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答案解析】[解析] 在本书2013年版中,我们给出了以下参考答案:根据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流失量计算的需要,应给出土壤侵蚀类型、原因(风力、水力、重力等)、侵蚀模数(侵蚀强度)、土壤流失量、工程可能损失的水保设施量,这均是可行的答案。只是有些复杂,也不够完整。本题的考点与2008年公路案例其中一题基本相类似。关于水土流失的考点,一是水土流失调查内容,二是调查形成的成果,还有预测、计算结果。
问答题 简要说明线路选线应从哪几方面考虑减轻公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正确答案】(1)避免对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影响。 (2)减少占用林地。 (3)避免占用耕地。 (4)通过选线尽量减少在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的道路长度。 (5)合理设置取土和弃渣场。
【答案解析】[解析] 在本书2013年版中,我们曾给出以下参考答案:①选线方案分析应主要针对占地、植被损失、施工期水土流失、地表水、声环境、环境空气等方面影响的比较;②对经过敏感区域时,还需从规划相容性、土地利用、噪声影响、投资等方面进行比选,并提出绕避敏感区域的替代方案;③尽可能量化比选。这个参考答案显然不够合理。从本次给出的参考答案来看,更为具体,而且特别关注对重要保护目标,这也是我们通常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重点。
问答题 给出对学校教室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方案。
【正确答案】(1)对两栋教室分别进行监测。 (2)监测点应设在教室窗外1m处。
【答案解析】[解析] 在本书2013年版中,我们曾给出以下参考答案:①应在学校教室四周距离教室大于1m处设置至少4个监测点,根据教室布局及走向,可在教室窗前增加监测点;②若教室周边有其他噪声源,需在噪声源边界外1m处对其排放噪声进行监测(噪声源),并在其正对的学校的一侧设点监测其对学校的影响(贡献值);③监测高度为1.2m;④测点距离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相比而言,2013年版参考答案答得不太对路,也比较机械。回答本题时要注意不要与竣工验收监测混淆。本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而非竣工验收监测。此外,在学习此题时,应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
问答题 指出公路运营期的水环境风险。
【正确答案】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发生风险事故造成的对河流、水源地的影响。
【答案解析】[解析] 在本书2013年版中,我们曾给出以下答案:运输危险品车辆在跨河桥梁处(X、Y、Z河)发生事故,化学品泄漏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风险。特别是X河为饮用水水源,在跨越X河及伴行X河段风险影响更明显,需采取工程措施和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风险应急预案。 本题与2006年公路案例其中一题基本相似,只不过提问的方式不同。本题应结合题干提到的河流来答,必须指出X河的风险问题。随后的2008年又考查了相似的内容。
问答题 分别指出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生态影响途径。
【正确答案】(1)施工期: ①对生态的影响途径主要是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对土地利用格局、植被和土壤的不利影响。 ②高填方路段和深挖方路段、取弃土场及各类临时堆场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影响。 ③施工人员活动、车辆运输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与辗压的影响。 ④施工活动对周边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 (2)营运期: ①主要是道路对生态完整性的分割影响。 ②对野生动物迁徙的阻隔影响。 ③交通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④运输危险品车辆经过敏感目标时可能发生的风险影响。 ⑤道路的迫近效应、城镇化效应可能引发的次生生态影响。 ⑥景观生态影响。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什么?其中生态影响评价应为几级评价?理由是什么?
【正确答案】(1)施工期的生态影响,包括对二级保护植物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影响等。营运期的交通噪声影响,特别是对村庄、学校的影响以及经过河流段的环境风险,跨越与伴行X河的环境风险影响。 (2)生态影响应为一级评价。由于线路长度达210km(大于100km),项目处于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和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而且影响范围内还有二级保护植物。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生态现状调查应提供哪些基本图件?
【正确答案】地形地貌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土壤侵蚀图及“三区”划分图、水系图及饮用水水源地功能划分图。
【答案解析】[解析] 注意这里问的是生态现状调查应提供的基本图件,并非HJ 19—2011提出的生态影响评价报告所需的基本图件。
问答题 简述隧道工程的环境影响应关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1)隧道弃渣未能充分利用而处理处置不当占地破坏生态及水土流失影响。 (2)施工中隧道排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影响。 (3)对洞顶植被生长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 (4)对洞顶居民生产生活,排风口对其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隧道排水对其饮用水井的影响。 (5)隧道进出口噪声影响。 (6)隧道洞口形式设计与景观的协调性。
【答案解析】[解析] 除给出的6个方面外,某些隧道工程还应关注其放射性。
问答题 若沿线需设置服务区,服务区的加油站应考虑哪些环保措施?
【正确答案】(1)安装油气回收装置。 (2)污油收集处理与处置。 (3)环境风险应急措施。
【答案解析】[解析] 油气回收装置是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问答题 指出林地的生态现状调查因子(或指标)。
【正确答案】森林覆盖率、森林郁闭度、林木蓄积量或生物量、森林物种组成、林内重要保护野生动植物。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在工程分析中除交代题干提到的工程外,还需要交代哪些工程建设内容?
【正确答案】收费站、服务区、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数量、位置、工程量,特大桥、大中桥、涵洞数量、位置、工程量,施工临时工程等。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给出水土保持可采取的工程措施。
【正确答案】(1)对工程弃渣设置拦挡墙或边坡防护,外围设截排水沟。 (2)对路堤或路堑边坡进行工程防护,设置浆砌石或砖混结构防护、土工格栅结合人工绿化工程防护、设防洪排水沟、导水堰等。 (3)对施工迹地采取土地整治和生态恢复。 (4)容易发生塌方处设挡墙或防滑桩。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给出针对二级保护植物应采取的措施。
【正确答案】(1)实施就地保护,工程建设尽可能避开其集中分布区,各类临时工程严禁占用保护植物的分布区。 (2)对集中分布区划分保护范围,设置警示牌,严禁车辆辗压及施工人员进入。 (3)对于确实难以避开的,采取移植措施,异地保护,移植保护需保障其成活。 (4)教育施工人员爱护野生植物,不得采挖。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该工程是否需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1)需要。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处于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建设项目,需编制水土保护方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