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劝学》中这段话阐明了持久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有完善的作用,也蕴含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求教的思想,但推导不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唯师说的结论,荀况也并无不唯师说的思想。苟况认为,教师与天、地、君、亲处在并列的地位,教师对国家的治理至关重要;教师是礼义的化身,人的完善没有比向老师学习更有效的办法。因此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师云亦云”,否则就是背叛。他据此提出尊师的说法,并以是否尊师作为国家兴衰的标志。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荀子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