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题25—29: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办公楼,如图1-22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f c =19.1 N/mm 2 ,f t =1.71N/mm 2 )。
单选题 某矩形截面剪力墙平面如图l-23所示,该剪力墙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但未按规范、规程相关规定进行调整的弯矩计算值(M w )和剪力计算值(V w )如下:地上第1层底部:M w =1400kN.m、V w =270kN;地上第2层底部M w =1320kN.m、V w =250kN。试问,进行截面设计时,该剪力墙在地上第2层底部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kN.m)和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根据《高规》3.9.2条,应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表3.9。3,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根据《高规》7.1.4条,地上底部两层为剪力墙结构的加强部位。 根据《高规》7.2.6条,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肢截面的剪力设计值, V=η vw V w ,η vw =1.6,V=1.6×250=400kN 弯矩可不调整,M=1320kN.m,故选A。
单选题 假定,题25中的剪力墙在地上第1层底部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的内力设计值如下(已按规范、规程要求作了相应的调整):N=6800kN,M=2500kN.m,V=750kN,计算截面剪跨比λ=2.38,h w0 =2300mm,墙水平分布筋采用HPB300级钢筋(f yh =270N/mm 2 ),间距s=200mm。试问,在s范围内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面积A sh (mm 2 )最小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提示:①0.2f c b w h w =2387.5kN; ②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根据《高规》式(7.2.10-2), 由《高规》表3.8.2,γ RE =0.85 根据《高规》7.2.10条,由于N=6800kN>0.2f c b w h w =2387.5kN, 取N=2387.5kN,λ=2.38>2.2,取λ=2.20,A w =A,
单选题 假定,题25中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地上第l层墙下端截面和上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同一组合,但未按规范规程相关规定调整的弯矩计算值(kN.m)和剪力计算值(kN)分别为M b =1500、V b =260;M t =1150、V t =260;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并已按规范、规程调整的弯矩设计值(kN.m)和剪力计算值(kN)分别为M b =1500、V b =416;M t =1 150、V t =416。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采用HRB335(f yh =300N/mm 2 )级钢筋。 试问,按剪压比要求,剪力墙截面受剪承载力最大值V w (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h w0 =2300mm,γ RE =0.8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根据《高规》7.2.7条, 剪力墙剪跨比 取λ=2.508>2.5 根据《高规》式(7.2.7-2),
单选题 地上第3层某L形剪力墙墙肢的截面如图1—24所示,墙肢轴压比为0.24。试问,该剪力墙转角处边缘构件(图中阴影部分)的纵向钢筋面积A s (mm 2 ),最小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构造要求? 提示:不考虑承载力计算要求。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根据《高规》3.9.2条,应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表3.9.3,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根据《高规》7.1.4条,底部两层为剪力墙加强部位,第3层为相邻的上一层。 根据《高规》7.2.14条第1款,一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墙肢端部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根据《高规》7.2.15条,A s =1.2%×(600+300)×300=3240mm 2 故选B。
单选题 假定,该建筑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为0.40kN/m 2 (5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为B类,风向如图1-22所示,风载沿房屋高度方向呈倒三角形分布,地面处(±0.000)为0,屋顶高度处风振系数为1.42,L形剪力墙厚度均为300mm。试问,承载力设计时,在图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在(±0.000)处产生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 wk (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①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计算风荷载体型系数; ②假定风作用面宽度为24.3m。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根据《高规》附录B,风荷载体形系数μ s1 =0.80 μ s =μ s1 —μ s2 =0.8+0.56=1.36 根据《荷载规范》表7.2.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根据《高规》4.2.2条及其条文说明,房屋高度H=64.2m>60m 承载力设计时,w 0 =1.1×0.40=0.44kN/m 2 根据《高规》式(4.2.1), w k =β z μ s μ z w 0 =1.42×1.36×1.81×0.44=1.54kN/m 2 顶部w k =1.54×24.3=37.42k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