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意为心之所存
【正确答案】朱子在《大学章句集注》中把意解释为“心之所发”。王阳明也接受了这个解释,在解释《大学》的时候,也将意看成心所发的念头。既然是心之所发,那么现实的意念就有善恶的分别,所以他在其著名的四句教中说“有善有恶者意之动”。而刘宗周则反对这种看法,他根据《大学》的“诚意”传文认为,“意是心之所存”而不是所发。他说:“《大学》之言意也,则日好好色、恶恶臭,好恶者,此心最初之机,即四者(愤懥、恐惧、好乐、忧患)之所自来,故意蕴于心,非心之所发。”“然则好恶者,正指心之所存言也,此心之存主,原有善而无恶。”也就是说,《大学》所说的意是表示一种好善恶恶的心理意向,是一个表示深层心理意识的概念。意是纯粹至善的,是存于心中并主宰心的东西,而不是心所发出的念头。有时候,刘宗周用定盘针来比喻意和心的关系。他说: 心所向曰意,正是盘针之必向南也,只向南,非起身向南也。凡言向者,皆指定向而言,离定字,便无向字可下,可知意为心之主宰矣。 也就是说,意是心的主宰,代表一种深层的心理意向,意之于心,就像盘针之于盘子一样。盘针始终指向南,意也一定好善恶恶。因此,意根本不是个“已发”的概念,就好比“向南”并没有“起身向南”一样。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