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一级公路H合同段的路基工程,本合同段有填有挖,且需以挖作填,施工跨越雨季,项目部充分考虑雨期对施工的影响,对选择施工的项目进行详细考查,并编制雨期施工计划。其中部分路段资料如下表所示。
路段 路基类型 土质情况 路基高度 备注
K22+000~K22+380 路堑 重粘土 4~12m  
K22+380~K23+830 半挖半填 砂类土 4~9m  
K23+830~K26+320 路堤 砂类土 2~12m  
K26+320~K27+030 路堤 砂类土 4~13m  
…… …… …… ……  
    在雨季来临前,施工单位做好了排水工作,在填筑前挖好排水的沟渠,以排除地面水,对原地面松软路段还采取了换填等方法进行处理。做好雨季期间的施工计划,集中人力、分段突击,当天填筑的土层在当天或雨前完成压实,做到随挖、随填、随压。雨季路堤填筑工艺按“四区段八流程”组织,填料利用挖方土作填料,按砂类土在下、重粘土在上进行分层填筑,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
    雨季路堑施工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均应设置纵横排水坡,使水排放畅通,挖方边坡一次挖到设计坡面,尽量控制超挖。
    [问题]
问答题   指出背景资料中不宜在雨期施工的路段。
【正确答案】

不宜在雨期施工的路段是K22+000~K22+380。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指出路堤填筑的错误做法,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错误做法(1):填料选用重黏土。理由:路基雨期施工填料应选用透水性好的碎(卵)石土、砂砾、石方碎渣和砂类土等,而重黏土的透水性差。

错误做法(2):按砂类土在下、重黏土在上进行分层填筑。理由:若采用不同的土分层填筑,凡不易受潮湿或冻融影响而改变其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强度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砂类土性能好于重黏土,砂类土应填上面。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路堤填筑中的“四区段”是指哪四个区段?
【正确答案】

路堤填筑“四区段”是指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指出路堑开挖的错误做法,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错误做法:挖方边坡一次挖到设计坡面。理由:挖方边坡不宜一次挖到设计标高,应沿坡面留30cm厚,待雨期过后再修整到设计坡度。

【答案解析】

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雨期路基施工地段的选择。雨期路基施工地段一般应选择丘陵和山岭地区的砂类土、碎砾石和岩石地段和路堑的弃方地段。重黏土、膨胀土及盐渍土地段不宜在雨期施工;平原地区排水困难,不宜安排雨期施工。

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雨期路堤施工填料的选择以及填筑要求。(1)雨期路堤施工,应选用透水性好的碎(卵)石土、砂砾、石方碎渣和砂类土作为填料。利用挖方土作填料时应随挖随填及时压实。含水量过大无法晾干的土不得用作雨期施工填料。(2)若采用不同的土分层填筑,不得混填。(3)凡不易受潮湿或冻融影响而改变其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强度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砂类土“是”良好的路基填料,既有足够的内摩擦力,又有一定的黏聚力。重粘土不是理想的路基填料。砂类土性能好于重粘土。

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填方路基施工路段划分。填方路堤按填方路段划分为四级施工台阶、四个作业区段,按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分层施工。四级施工台阶是:在路基面以下0.5m为第一级台阶,0.5~1.5m为第二级台阶,1.5~3.0m为第三级台阶,3.0m以下为第四级台阶。四个作业区段是: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

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雨期开挖路堑施工要求。(1)土质路堑开挖前,在路堑边坡坡顶2m以外开挖截水沟并接通出水口。(2)开挖土质路堑宜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均应设置排水纵横坡。挖方边坡不宜一次挖到设计标高,应沿坡面留30cm厚,待雨期过后整修到设计坡度。以挖作填的挖方应随挖随运随填。(3)土质路堑挖至设计标高以上30~50cm时应停止开挖,并在两侧挖排水沟。待雨期过后再挖到路床设计标高后再压实。(4)土的强度低于规定值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5)雨期开挖岩石路堑,炮眼应尽量水平设置。边坡应按设计坡度自上而下层层刷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