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人防工程,建筑面积25000m2,地下1层,层高4m,基坑深为自然地面以下6.5m。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对工程实施全过程监理,建设单位和某施工单位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原场区内方格控制网坐标进行该建筑物的定位测设。
    事件二:项目部对地下室M5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提出了技术要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自来水、中砂、防水剂等材料拌和,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防水层施工前应采用强度等级M5的普通砂浆将基层表面的孔洞、缝隙堵塞抹平;防水层施工要求一遍成活,涂抹时应压实、表面应提浆压光,并及时进行保湿养护7天。
    事件三:工程楼板组织分段施工,某一段各工作的逻辑关系见下表:
工作内容 材料准备 支撑搭设 模板铺设 钢筋加工 钢筋绑扎 混凝土浇筑
工作编号 A B C D E F
紧后工作 B、D C E E F
工作时间(天) 3 4 3 5 5 1
    事件四:在施工过程中,该工程所在地连续下了6天特大暴雨(超过了当地近10年来季节的最大降雨量),洪水泛滥,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施工单位认为这些损失是由于特大暴雨(不可抗力事件)所造成的,提出下列索赔要求(以下索赔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1)工程清理、恢复费用18万;(2)施工机械设备重新购置和修理费用29万;(3)人员伤亡善后费用62万;(4)工期顺延6天。
    【问题】
问答题     事件一中,建筑物细部点定位测设有哪几种方法?本工程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
 
【正确答案】(1)建筑物细部点定位测设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前方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2)本工程最适宜采用直角坐标法。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指出事件二中,地下室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技术要求的不妥,并分别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不妥1:中砂含泥量3%。 理由:含泥量不应大于1%。 不妥2:基层表面孔洞、缝隙用普通砂浆抹平。 理由:应采用与防水层相同的防水砂浆堵塞并抹平。 不妥3: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要求一遍成活。 理由:水泥砂浆防水层应分层铺抹或喷涂。 不妥4:施工完后立即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7天。 理由:水泥砂浆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至少14天。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根据事件三中,表1给出的逻辑关系,绘制双代号网络计划图,并计算该网络计划图的工期。
 
【正确答案】(1)工期=3+4+3+5+1=16(天)。 (2)双代号网络图如下:(单位:天)
【答案解析】
问答题     事件四中,施工单位可索赔的工期是多少天?可索赔的费用是多少万元(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1)可索赔工期6天。 理由:不可抗力引起的工期延误应当予以顺延,本工程连续下了6天特大暴雨,因此可以提出6天工期索赔。 (2)可索赔费用18.00万元。 理由: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工程所需清理、修复费用,由发包人承担。承包人机械设备损伤及停工损失,由承包人承担。发包人、承包人人员伤亡由其所在单位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因此可以提出的18.00万元的费用索赔。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