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曼斯对人的交换行为作出了哪些理论概括?有何理论意义和局限性?
 
【正确答案】(1)霍曼斯对人的交换行为的理论概括如下: ①成本和报酬 成本和报酬是霍曼斯从古典经济学引来的两个概念,它们成为解释社会交换形式最基本的范畴。 a.成本指人们在社会交换行为中为获得某种利益,或为实现某种目的而预先作出的支付; b.报酬是付出一定成本之后而得到的回报。像成本支付一样,获得的报酬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利益,也可以是声誉上的赞同,还可以是情感上的体验。 c.二者关系 在社会交换行为中,每个人都试图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报酬。这就意味着人们在交换行为中支付成本和获取报酬都是有预期性的。并且为了达到最佳值,实现预期目标,人们又都要作出一定程度的选择,即通过某种途径、手段和方式来实现低成本、高报酬的预期目标。 ②惩罚和强化 惩罚与强化是同成本与报酬直接联系的两个概念。就对交换行为的作用而言,惩罚与成本相对应,强化与报酬相对应。 a.由于付出成本对行为者来说是支付、劳作,是体力、精力、情感或物质利益的付出,因此是否定性的,行为者的心理体验便是消极性的惩罚; b.报酬对行为者来说是获得、奖赏,是名誉、地位、情谊或物质利益的获得,因此是肯定性的,行为者就会把获得报酬的行为在心理体验中强化起来,形成积极的印象和态度。 ③数量和价值 a.数量是指某一具体行为在一定时间内所表现的频率,或者指某一行为的总量; b.价值指某一具体行为被强化或受惩罚的程度。 惩罚是支付成本的心理体验,而强化则是获得报酬的心理过程,成本和报酬都是有价值的。就此而言,价值概念是指行为者获得的利益,价值既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价值是变量,有数量规定性的价值可以计量。但有些行为中的价值是无法用数量来计量的,因此价值概念在解释某些交换行为时就具有很大程度的模糊性。 ④失落和满足 a.失落是在行为者获得某种报酬后产生的心理状态。行为者自上次获得某种报酬后的时间越长,失落感越强,对行为者的作用也越大。失落又是交换行为的功能之一,在获得某项报酬后,延续的时间周期同行为者付出的成本成正比,因此当失落的时间延长时,则意味着成本增加,对行为者的精力、体力和其他方面的利益发生剥夺作用; b.满足有两层含义,它可以指行为者获得报酬的预期目标较低,还可以指行为者获得某种程度的报酬后不再有新的要求。 满足可以使行为者安于现状,不再采取新的交换行为;失落则不然,失落感愈强,行为者对某种报酬的要求就愈强烈,报酬所含的价值也就愈高,他为再次获得这种报酬或价值而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和积极性就愈大。 ⑤投资和公平 a.投资是在保持行为者原有成本基础上以获取利润为目标的交换行为。投资的积极性和投资额度都与可获利润成正比关系。在社会交换活动中,每个人都以一定的成本在投资,都期待获得与自己投资量成适当比例的报酬; b.在群体中成员获得报酬是通过分配实现的,如果坚持了投资与报酬的正比关系原则,那么分配就坚持了公平性。但是情况往往十分复杂,参与交换行为的群体成员支付的成本和投资的性质是不同的,不仅难以计算,而且也难以比较;报酬分配者如何评价参与交换者的行为价值、如何确定分配标准,也是难以确定的;群体成员对报酬的认可与评价也是不确定的因素。这些都使公平分配变得十分困难。公平分配的原则包括: 第一,经验性原则。由于投资与报酬的比例很难确定,人们心理往往没有固定标准,但是比较确实的衡量参照是过去的经验。如果一个人现在的投资在相近条件下获得的报酬比过去同样投资获得的报酬减少,这时他就会感到不公平。 第二,比较性原则。人们在交换行为中衡量分配公平的另一个参照,是与自己在成本投资和工作上相似的人的报酬。如果这些因素大致相近,那么所获报酬就应当是相等的。因此,在调控分配关系时,就应当充分注意社会交换关系密切的人们的报酬比较分析。 (2)理论意义和局限性 ①理论意义 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具有很特殊的意义。同米德、库利等人的社会心理学相比,霍曼斯的社会交换基本形式研究具有以外显行为作为主要对象的经验论意义和实证主义色彩,但同迪尔凯姆等实证主义者相比,霍曼斯不断地从心理分析来解释外显的社会交换行为,这又是反实证主义的心理还原论。 ②局限性 a.只介绍了处于微观水平上个体之间所进行的社会交换原则,没有深入揭示建立在个体交换基础上宏观水平上的社会交换; b.霍曼斯忽略了人的社会性,把整个社会的关系简单还原为动物为了生存、纯粹的本能的交换关系,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c.忽视了社会因素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过分夸大了人际交往以及社会交换过程中个人的动机和目的。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