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魏晋玄学以《老子》《庄子》以及《周易》为经典,讨论了有与无、本与末、动与静、言意象和自然与名教等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以综合儒、道、名、法诸家学说的新思想形式来替代日渐衰微的汉代经学。何晏、阮籍、嵇康、王弼、向秀、郭象为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1)特点 ①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用《老子》和《庄子》来注解《易经》。 ②以对“有无”问题的辩论为中心。 ③以探索世界本体为其基本内容,核心内容是讨论“有”“无”何者为本原。 ④以探讨自然和名教的关系为哲学目的。 ⑤针对汉儒支离繁琐的解释方法,主张在论证问题时把握义理,反对执着言、象,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 ⑥以“辩名析理”为其思维形式,由此形成了两晋南北朝独特的玄学。 (2)发展阶段 ①曹魏正始时期 处于魏正始年间,代表人物有何晏和王弼,主张“名教出于自然”,崇尚《老子》,辅以《易》学,提倡“贵无”,主张以寂然不动的“无”为世界的精神性本体,但也注重儒家的丧祭服制与历代典仪,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尊崇孔子,统一儒、道,提倡“以寡治众”,“君主无为”,史称“正始玄学”。 ②竹林时期 处于魏晋易代之际,代表人物有阮籍、嵇康,他们视自然与名教相对立,主张毁弃礼法,“越名教而任自然”,认为达于“自然”,必能“通于治化”,幻想无君、无臣的自然社会。崇尚自然无为是它的基本思想特征。 ③晋元康、永康时期 代表人物有裴頠和郭象等,“崇有”“独化”为其基本理论,该时期主张“名教即是自然”,君臣、上下之分乃是“天理自然”的体现。魏晋之际,裴頠批判“以无为本”,肯定万有存在的真实性,反对寄生思想、纵欲主义和“贵无”,认为万物皆“块然而自生”,用神秘的“自生”代替“无”为世界的本原,反对万有的真实性。东晋之后,玄学、佛学趋于合流,其特点是以玄学解释佛学,以僧肇为主要代表人物,提出无不绝虚,有非真有,以一种非有非无、有无合一的学说,批判总结了玄学各派的观点。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