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坑口电厂现有2×135MW燃煤发电机组,燃煤含硫率0.8%,配备电除尘器,未配脱硫设施,烟囱高度120m,生产用水取自自备水井,燃煤由皮带输送机运输至厂内露天煤场,煤场未设置抑尘设施。电场采用水力除灰,灰场设在煤矿沉陷区,灰水处理后排入距厂区1.5km的纳河。
拟在现有厂区预留工业用地内建设2×600MW超临界凝气式发电机组,采用五电场静电除尘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低氮燃煤技术,烟囱高度240m。燃煤来源和成分与现有机组相同。扩建工程小时燃煤量480t,吨煤燃烧产生烟气量6500m3、NO2浓度400mg/m3。新建机组供水水源为纳河。
灰渣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Ⅱ类,新建干灰场位于电场西北方向25km,灰场长1.2km、宽0.25km,为山谷型灰场。灰场所在的沟谷长为5km,两侧为荒坡,地势北西高、南东低,水文地质调查表明,岩土的渗透系数大于1.0×10-5cm/s。
本地区主导风向为ENE,该区域不属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环境功能区为Ⅱ类。
问答题 指出现有工程应采取的“以新带老”环保措施。
【正确答案】(1)安装烟气脱硫设施。 (2)生产用水不应使用自备水井,而应采用地表水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 (3)露天储煤场应安装防风抑尘网及喷淋设施或改为封闭式储煤场。 (4)处于煤矿沉陷区的灰场应封闭。 (5)灰水经处理后应回用。
【答案解析】[解析] 现在要求火电厂不仅应脱硫,还应脱硝(如低氮燃烧、高效率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对于火电厂应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及环境保护要求。火电技术及环境保护措施均已相当成熟,如果没有做过火电项目的环评,可以到附近的火电厂参观考察一下,就能进一步加深印象。
问答题 按导则确定大气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正确答案】(1)SO2小时排放量:2×480×(1-90%)×0.8%=0.768(t/h)
(2)NO2小时排放量:480×(400×6500)×10-9=1.248(t/h)
(3)SO2等标排放量:0.768÷0.5×109=1.536×109
(4)NO2等标排放量:1.248÷0.24×109=5.33×109>2.5×109
题干未给项目所在地地形特征,如在平原区,评价等级为二级,复杂地形为一级评价。
一级评价范围为以电厂排气筒为中心,边长不小于16km矩形区域;二级评价范围为电厂排气筒为中心,边长不小于12km矩形区域。
【答案解析】[解析] 该题是针对原导则出的题,已不适合新导则要求,题干没有给出落地浓度和D10出现的距离等,题干内容无法按新导则确定大气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至于SO2小时排放量计算式中乘以“2”,则是S与SO2的转换系数而已(少部分考生不知),乘以(1-90%)则是由于当时那个发展时代,采取的题干所给的脱硫技术达到90%的脱硫效率是公认的,现在一些脱硫技术的效率已经是99.9%以上了。现在来看,根据2014年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和国家能源局《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如此高的NO2排放浓度[大大超过《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限值1,是必须采取脱硝措施的。
问答题 指出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和关键步骤。
【正确答案】(1)确定预测因子。 (2)确定预测范围及计算点。 (3)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 (4)确定气象条件计算清单。 (5)确定地形数据计算清单。 (6)设定参测情景。 (7)选择预测模式。 (8)确定相关的计算参数。 (9)进行预测和评价。
【答案解析】[解析] 对于这类题,只要认真学习导则与技术要求,或实际工作中进行过预测,是不难写出答案的。本题提示大家,不论进行大气影响评价,还是其他要素(地表水、地下水、噪声等)的影响评价,均需根据导则或技术要求有步骤地进行。
问答题 提出防止新建灰场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及地下水监测布点。
【正确答案】(1)防治措施包括:防渗系统、集排水系统、渗滤液收集与处理系统、监控系统。 (2)地下水监测布点:根据地下水流向,在灰场上游设对照井、灰场下游设污染监测井、选择灰场下游周边民用水井设为污染扩散监测井。
【答案解析】[解析] 在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灰场是重要评价内容,包括灰场的选址,灰场对地下水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灰场监测与管理要求等,这也是技术审查和审批的要点。考生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既要对某一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导则[如《火电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HJ/T 13—1996)]熟悉,也应对相关环境要素或污染物(特别是固体废物)专项规范、标准熟悉,将有助于通过环评师职业资格考试,也将有助于做好实际环评工作。
问答题 指出本项目在水资源使用方面应优先利用的水源。
【正确答案】本项目为坑口电厂,应优先利用矿井疏干水。
【答案解析】[解析] 火电厂是耗水大户,该题主要考查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燃煤电站项目规划和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能源〔2004〕864号)的熟悉程度,电厂项目产业政策较多,熟练掌握相关政策、要求,有助于做好实际环评工作。
问答题 本项目SO2控制总量来源应如何考虑?
【正确答案】由于现有机组未脱硫,本项目SO2总量应优先考虑现有机组“以新带老”削减后取得。
【答案解析】[解析] 由于本项目的题干来自于2006年考题,SO2总量来源应符合《关于印发〈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指导意见〉的通知》(环发〔2006〕182号)的要求。根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实行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对于重点控制区和大气环境质量超标城市,新建项目实行区域内现役源2倍削减量替代;一般控制区实行1.5倍削减量替代。
问答题 煤炭堆场可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1)建设防风抑尘网。 (2)建设封闭煤场。 (3)煤场设置自动加湿系统,定期洒水抑尘。 (4)喷洒覆盖剂。
【答案解析】[解析] 前3项措施在电厂环评工作中是较多采用的环保措施,第4项措施在电厂中采用较少。
问答题 如何考虑本项目2×600MW工程“以新带老”措施?
【正确答案】(1)采取脱硫措施。 (2)采取脱硝措施(针对新标准)。 (3)采用布袋除尘器或电袋复合式除尘器。 (4)生产用水停止开采地下水,本项目为坑口电厂,应优先采用矿井疏干水。 (5)露天煤场应采取防风抑尘网或建设封闭煤场。 (6)灰场选在煤矿深陷区不合理,且灰水处理后排至纳河不合理,灰水处理后应回用于冲灰。
【答案解析】[解析] 应根据题干要求逐条核对,确保“以新带老”措施不落项。另外,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国务院批复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对于重点控制区和大气环境质量超标城市,新建项目实行区域内现役源2倍削减量替代;一般控制区实行1.5倍削减量替代。这一要求在今后实际工作及环评考试时需特别注意。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国办发〔2014〕31号),2014年9月12日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该文件很重要,考生要认真学习),对全国各地燃煤电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应下载认真学习,并在实际燃煤电厂环评工作中贯彻执行。
问答题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要求,本项目灰场还存在哪些问题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正确答案】(1)灰场为Ⅱ类场,现状灰场选址不应选在煤矿深陷区,且灰水处理后排至纳河不合理,灰水处理后应回用于冲灰;新建灰场属于山谷型灰场,应设置防洪沟。
(2)本项目新建灰场岩土的渗透系数大于1.0×10-5cm/s,防渗系数不满足要求。应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构筑防渗层,防渗层的厚度相当于渗透系数1.0×10-7cm/s和厚度1.5m黏土层的防渗性能。
(3)灰场应设置洒水装置。
【答案解析】[解析] 应熟练掌握《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该标准是灰场选址及环境影响分析等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