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设计一个网络时,拟采用B类地址,共有80个子网,每个子网约有300台计算机,则子网掩码应设为______。如果采用CIDR地址格式,则最可能的分配模式是______。
单选题
  • A.255.255.0.0
  • B.255.255.254.0
  • C.255.255.255.0
  • D.255.255.255.24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IP子网划分的基本知识。
随着网络的应用深入,IPv4采用的是32位IP地址设计,限制了地址空间的总容量,出现了IP地址紧缺的现象,而IPv6(采用128位IP地址设计)还不能够很快地进入应用,这时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IP地址的浪费。而在原先的A、B、C 3类地址划分,经常出现B类太大、C类太小,或者是C类都太大的应用场景,因此就出现了子网连网和可变成子网掩码(VLSM)两种技术。
子网连网,出自RFC950的定义。它的主要思想就是将IP地址划分成3个部分: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也就是说,将原先的IP地址的主机号部分分成子网号和主机号两部分。说到底,也就是利用主机号部分继续划分子网。子网可以用“子网掩码”来识别。例如,可以将一个C类地址进行划分子网。划分如下图所示。
[*]

将最后8位——原来的主机号,拿出两位用来表示子网,则可以产生两个子网(01和10,由于00代表网络,11代表广播,不能用来表示具体的网络),每个子网可包含62个主机(000001~111110,同样的,000000代表网络,111111代表广播被保留)。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子网掩码就发生了变化。不是255.255.255.0(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而是255.255.255.192(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
在从C类地址中划分子网时就可以参照下表来进行。
子网划分表
主机号中用于表示子网号的位数 子网划分后相对应的子网掩码 总共可用的子网地址数 每个子网可用的主机地址数
2位 255.255.255.192 2 62
3位 255.255.255.224 6 30
4位 255.255.255 240 14 14
5位 255.255.255.248 30 6
6位 255.255.255.252 62 2
  采用了子网连网技术之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但又引发了一个新问题,既使得每个子网的主机数相等,难以有效地满足实际的需要,又引起了新的IP地址浪费。而VLSM技术正是针对这个问题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VLSM是一种产生不同大小子网的网络分配机制(在RFC1878中有详细说明)。VLSM用直观的方法在IP地址后面加上“/网络及子网编码位数”来表示。例如:192.168.123.0/26,就表示前26位表示网络号和子网号,即子网掩码为26位长,主机号6位长。利用VLSM技术,可以多次划分子网,即分完子网后,继续根据需要划分子网。
  例如,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有4个部门,需建立4个子网,其中部门1有50台主机,部门2有25台主机,部门3、4则只有10台主机,有一内部C类地址:192.168.1.0。下面是采用VLSM划分的过程。
  (1)找到最大的网络:部门1,需要50台主机。25<50<26,因此,需要6位主机号,剩下的26位则是网络号、子网号。而最后一个8位段还剩下2位,可以表示00、01、10、114个子网,但00和11有特殊应用,因此,只有01、10两个子网。得到:192.168.1.64/26、192.168.1.128/26两个子网。
  (2)假设将192.168.1.64/26分给部门1,则现在就需要处理部门2、3、4。其中部门2的网络最大,需要25台主机。24<25<25,因此,需要4位主机号,可以分成:192.168.1.128/27和192.168.1.160/27两个子网。
  (3)按这个思路划分下去,可以得到下表。
分配后结果
部门 IP地址 网络范围 主机数
部门1 192.168.1.64/26 192.168.1.64-192.168.1.127 62
部门2 192.168.1.128/27 192.168.1.128-192.168 1.159 30
部门3 192.168.1.160/28 192.168.1.160-192.168.1.175 14
部门4 192.168.1.176/28 192.168.1.176-192.168.1.191 14
注:网络范围中的前者是网络地址,后者是广播地址。
无类路由选择协议(Classless Inter Domain Routing, CIDR)是为了应对VLSM而产生的,它是一种路由技术,也就是说,如果使用VLSM技术进行子网划分,那么,在互连时使用的路由器就必须能够支持CIDR。
如果区分各种类别的子网,就会使得路由表激增。CIDR则采用了一种“最大匹配”的原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子网划分方法总结如下。
为了帮助大家在考试时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计算出网络号、子网号、广播地址、可分配的网络/子网地址、有效子网号、主机数、子网数,现对常见问题的解答技巧进行总结。
1.基本子网划分,取网络号
A类保留第一位,后面全0(如IP地址10.1.0.0,网络号10.0.0.0);B类保留前两位,后面全0(如IP地址13
1.2.3.0,网络号131.2.0.0);C类保留前三位,后面全0(如IP地址192.168.1.5,网络号192.168.1.0)。
2.复杂子网划分,取网络号
首先将掩码为255部分对应的部分照抄,然后对非255部分,将掩码和IP地址均转成二进制作与运算。例如:IP地址为192.168.1.10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则前3个数都照抄,而最后一部分先转二进制后再作与运算({{U}}0110 0100{{/U}} AND {{U}}1111 0000{{/U}}={{U}}01100000{{/U}},即96),得到192.168.1.96。
3.给定IP地址和掩码,算网络/子网广播地址
可根据规则:“网络/子网号是网络/子网中的最小数据字,广播地址是网络/子网中的最大数字值,网络中有效、可分配的地址则是介于网络/子网号和广播地址之间的IP地址”。
(1)基本子网划分,取广播地址。掩码为255的部分照抄,为0的部分改为255,例如:IP地址是131.1.0.4,子网掩码为255.255.0.0,则广播地址为131.1.255.255。
(2)复杂子网划分,取广播地址。对于255部分照抄,0部分转为255,对于其他部分则先用256减去该值得到x,然后找到与IP地址中对应数最接近的x的倍数y,再将y-1即可。例如:IP地址131.4.101.129,子网掩码为255.255.252.0。则首先将255、0的部分处理完,得到131.4.255,然后用256、252=4,101最接近的4的倍数是104,因此,得到广播地址为131.4.103.255。
4.复杂子网划分,获取有效子网数
例如:IP地址是140.140.0.0,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先找到特别的掩码位240,转换成二进制数11110000,得知主机位为4,再用24为基数进行增长:140.140.0.0、140.140.16.0、140.140.32.0、140.140.48.0、…、140.140.248.0。
本题中,B类地址的网络地址部分为2字节,主机地址(子网号和主机号)为2字节。要求有80个子网,则子网号部分至少需要7位,每个子网能容纳300台计算机,则主机号部分至少需要9位,A、C、D显然不能满足要求。
CIDR地址采用“首地址/网络前缀长度”的形式表示,即32减去网络前缀长度等于网络内的主机地址数,一般按需分配,使前缀位数尽量大,以节约地址。对本题,地址部分9位即可,因此前缀长度为23位。
单选题
  • A.172.16.1.1/23
  • B.172.16.1.1/20
  • C.172.16.1.1/16
  • D.172.16.1.1/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单选题 利用ICMP可以实现路径跟踪功能。其基本思想是:源主机依次向目的主机发送多个分组P1、P2、…,分组所经过的每个路由器回送一个ICMP报文。关于这一功能,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 A.第i个分组的TTL为i,路由器Ri回送超时ICMP报文
  • B.每个分组的TTL都为15,路由器Ri回送一个正常ICMP报文
  • C.每个分组的TTL都为1,路由器Ri回送一个目的站不可达的ICMP报文
  • D.每个分组的TTL都为15,路由器Ri回送一个目的站不可达的ICMP报文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ICMP的基本内容。 利用ICMP实现路径跟踪时,源主机依次向目的主机发送多个分组P1、P2、…,第i个分组Pi的TTL设为i,这样Pi到达路由器Ri时TTL变为0,被Ri丢弃,回送超时ICMP报文。源结点依据所收到的超时报文的地址,可以组成一条完整的路径,从而实现路径跟踪。
单选题 OSPF协议规定,当AS太大时,可将其划分为多个区域,为每个区域分配一个标识符,其中一个区域连接其他所有的区域,称为主干区域。主干区域的标识符为______。
  • A.127.0.0.1
  • B.0.0.0.0
  • C.255.255.255.255
  • D.该网络的网络号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有关OSPF协议的基本知识。 OSPF协议规定,主干区域连接其他的所有区域,主干区域的标识为0或0.0.0.0。
单选题 由10个AS连接组成的网络,使用BGP-4进行AS之间的路由选择。以下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 A.AS之间的路由选择由边界路由器完成,选择的输出路由是下一个边界路由器的地址
  • B.AS之间的路由选择由BGP发言人完成,选择的输出路由包含路径上所有BGP发言人的地址
  • C.AS之间的路由选择由BGP发言人完成,选择的输出路由是下一个网络的地址
  • D.AS之间的路由选择由边界路由器完成,选择的输出路由包含所有边界路由器的地址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BGP及路由的基本知识。 AS之间采用距离路径路由协议,所选择的路由包含路径上的全部结点,而非距离向量路由协议那样只有下一跳结点。BGP-4协议是目前用于AS之间进行路由选择的路由协议,在每个AS内选择1个边界路由器,负责本AS与其他AS之间的路由选择,称为BGP发言人。所选择的路由由一系列BGP发言人构成,这样构成AS之间的完整路径。
单选题 某网络内部计算机采用私有地址,通过一个路由器连接到Internet。该路由器具有一个合法的IP地址,现在要求Internet上的用户能访问该内网上的Web服务器,则该内网上DHCP服务器及路由器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 A.DHCP服务器为Web服务器分配固定IP地址,路由器设置地址映射
  • B.DHCP服务器为Web服务器分配路由器具有的合法IP地址,路由器设置地址映射
  • C.DHCP服务器为Web服务器动态分配IP地址,路由器取消80端口过滤功能
  • D.DHCP服务器为Web服务器动态分配IP地址,路由器取消21端口过滤功能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NAT、DHCP方面的基本知识。 内网上的Web服务器要被Internet上的用户访问,本应有一个合法的公网IP地址。现在,分配的是内部地址,不能被Internet用户直接识别。解决方法是:以路由器的合法IP地址作为Web服务器对外提供服务的地址,DHCP服务器为Web服务器分配一个固定的内部IP地址,在路由器上设置地址映射,即来自Internet的所有Web请求,都被映射并转发到某个固定的内部地址。
单选题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要求每个结点保存一张距离向量表(即路由表),其中最关键的路由信息是______。
  • A.源结点到目的结点的最短距离
  • B.源结点到目的结点的路径
  • C.本结点到目的结点的输出结点(下一结点)地址
  • D.本结点到目的结点的路径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路由算法与协议方面的基本知识。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要求每个结点保存一张距离向量表(即路由表),其中包括各目的结点、本结点到对应目的结点的最短距离、本结点到目的结点的输出结点(下一结点)地址。